- 首页 > 云知道 > >
按照这个说法,穿青人也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联姻的后代 。且在流亡贵州省一带后,在当地安家下来后,他们开始以农业为生,开垦田地、种植庄家,并与当地的土族结婚繁衍后代 。
可见穿青人与土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这也是为何他们会对于大地那么信奉,他们的图腾崇拜——山魈(所谓的山神)也是与此有关系的 。
他们定居在偏远的深山之中,远离中原民族,闭塞的山中和久远的岁月让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部落——穿青 。事实上,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很简单,因为他们的传统服饰与其他民族的很大不同,且几乎都是青色的服饰,所以有了“穿青人” 。
而他们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诸如衣食住行、神明尊崇、语言文字……
(3)第三便是本土的宗教信仰
穿青人的信仰很高,在其生活的地方有修建着许多宗教场,诸如平水圣王庙、孝佑宫、杨府殿、三港殿、太阴宫……此外,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五,为了驱赶瘟疫,迎接新的一年,会由穿青人的巫师披上毛皮装扮成崇拜的山魈,到各村各户去举行仪式 。
可以说,他们对于敬奉祖先、尊崇神明有着浓厚的信仰,宗族文化非常浓郁 。
(4)最后便是穿青人特色的语言了
穿青人有着自己的语言,他们将其称为“老辈子话”,其实是一种流传在贵州的黔南以及黔东南地区的汉语方言,与江西、湖北、湖南的汉语方言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和渊源 。
时至今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一代的穿青人已经很少使用这一“老辈子话”了,不过在他们的口音之中,还是能够听出一些这种方言的痕迹 。
除了这些大的不同之外,穿青人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诸如在一些喜庆的重要场合上唱山歌的习俗 。最为常见的便是“穿青人”的订婚典礼上,每每这个时候,新郎总是会带一帮男性朋友到新娘家去大声唱情歌,用来唱歌的话是他们的家乡话,而歌词的内容便是新郎心中最想说的话 。
而女方听到男方的心意之后,也会以唱歌的方式回答,气氛甜蜜而欢乐 。
可见穿青人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而尽管在穿青人的身份证上已经注明了他们的“特殊”身份,所属的民族并不在五十六个民族之中,但他们依旧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同样是中华儿女 。今天的穿青人又是怎样的一番面貌呢?
2000年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穿青人的人口数量在六十七万人,且贵州省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人数都超过了二十万,而勺窝乡定居的则几乎都是穿青人 。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穿青人的身份证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证明,他们的第一代身份证上民族是“青”、“青族”,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也就是2014年时,“穿青人”首次被写进了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 。
除了所属民族的特殊,穿青人在其他的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于56民族,交通住宿文化教育皆是如此 。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都是有高考加分的政策的,那么无法归属于56个民族的穿青人能不能高考加分呢?
实际上,穿青人虽然作为“未识别待定民族”,但因为人数上较少,所以也能够享受着少数民族的待遇,高考会增加10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