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叫小时偷针,大事偷金 。 小孩子一旦有了偷东西的行为,那么长大了很有可能会走上歪路,父母们应该即使教导 。 那么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心理?一起来看看吧 。
孩子年龄的不同,原因也不一样 。 在两、三岁时,孩子不是真的“偷”,而是只要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就想要拿,而不是真正的偷窃 。 当在五、六岁,孩子常会出现没有说,只是拿来用一下,就很容易被认为是“偷”东西 。 而真正好发的时期,是在十岁到青春期之间,这时常会出现偷钱的情况,原因有很多:比如零花钱不够、购买特喜欢的东西、谈恋爱开支大、虚荣心膨胀等而出现的不适当的行为 。
因此,当孩子出现“偷东西”时,爸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应,先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好好处理!就让我们来认识,孩子偷东西的五种原因:
1、看到就乱拿
孩子2岁以前,对于“所有权”是模糊的概念,只要眼睛看到的,喜欢的,自己拿到手上的,就觉得是“我的” 。 既然东西是“我的”,当然就没有“偷”,所以完全无法理解为何会被骂 。 爸妈只需要多加注意,眼睛看好孩子,不要让孩子随手乱拿,就可以避免误会的发生 。 当2岁以后,爸妈就要引导孩子学习“所有权”,认识爸爸的电脑、妈妈的包包、自己的衣服.....等,每一个东西都特定的家人在使用,透过这样的练习,孩子渐渐就有所有权的概念 。
2、翻别人的包
在四岁时,孩子充满“好奇心”,但有时也会让他惹上大麻烦,特别是随便翻别人的包包 。 这时孩子半大不小,很多事都想要自己来,所以常常就会自己去拿“妈妈包包”里的东西,自认为是小帮手,但却可能变成一种“错误模仿” 。 如果他去碰“别人包包”里的东西,那是小帮手,还是偷东西呢?这时,请爸妈帮孩子准备一个“小背包”,帮孩子把需要的东西都装进去,一来让孩子自己负责保管,二来也可以避免可能的困扰 。 记得请不要让孩子,随意去拿别人的包包,这样反而会惹出不必要的误会 。
3、拿玩具回家
在五岁时,孩子开始学习“自我控制”,可以暂时忍耐控制自己的欲望 。 因为控制技巧尚未成熟,所以孩子很容易会出现偷拿东西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他想要的“小玩具” 。 跟我们想像的不同,不是玩具少的孩子才会越想要偷拿,反而是玩具越多的更容易出现 。 也因此,不要孩子要什么都买给孩子,那只是增强孩子的欲望,又剥夺孩子练习“选择”的机会,结果当然买越多越糟糕 。 这时,孩子开始对于数字有概念,可以趁机给孩子零用钱,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才是最好的方式 。
4、不会用借的
“偷”和“借”在行为上差别不大,都是拿别人的东西,只是一个有先说,另一个直接拿 。 很多七、八岁的孩子,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一直认为“我只是用一下,有什么关系”,而且通常都是“小文具” 。 严格来说,只要孩子有还回去,不能算是偷窃,但是就是很没有礼貌的问题 。 但是,孩子总是玩性重,常常一下课就忘记还人家,结果就变成大麻烦 。 必须要培养孩子“先说再拿”的习惯,即使是对于再熟悉不过的家人也是一样的 。 这样的习惯,就可以预防多余的困扰和麻烦 。
5、刻意偷东西
【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心理】基本上,这种形况比较少见,而且多是出现在十岁以上的孩子,极少发生在六岁以下 。 通常都是由于想要吸引他人注意,所引起的“行为问题” 。 一半是因为想要在同学中获得注目,所以偷拿家里的钱,买东西送给同学,享受被人前呼后拥的感觉;另一半是“报复心态”,觉得自己受到爸妈的忽略,故意自惹麻烦让爸妈伤脑筋 。 如果是前者,爸妈只要多注意,往往就可以渐渐改变;如果是后者,就建议爸妈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改变亲子之间的依附关系,才能有所改变 。
推荐阅读
- 小红书孩子可以使用吗
- 为你的孩子挑选一台护眼灯吧!
- 创意儿童简笔画教程,世界在孩子手中!大人爱学,孩子爱画!
- 游走于作死边缘的熊孩子们,掉进马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看完别笑
- 父母必读-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变的更善良!值得所有孩子学习!
- 孩子遇到坏人怎么办?这一点一定要让孩子记住!家长请牢记!
- 这么简单的简笔画!有心又没有绘画技巧的父母可以学习教孩子了
- 这些奇妙的创意玩具,你玩过几个?不只是小孩子,连大人都喜欢!
- 仓鼠磨牙可以用什么东西代替
- 教孩子说话的软件 小孩多久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