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站上给大家更新过一些视觉错觉的图片 , 比如:
>>看到是兔子还是鸭子
>>图片转动得越快 , 心理压力越大
在比如下面这三张图:
盯住下图的中心圆点 , 头部靠近或远离图案 , 就会感觉黄色和蓝色圆环在转!
盯着这张图看 , 可以看到图片像水面一样在流动 。
视觉错觉测试过程 图片来源:Going with the flow: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llusions of complex-flow motion
研究结果显示:
1、猕猴和人一样 , 也会产生错觉 。
2、产生真实视觉和错觉的神经区域相同 。
3、产生错觉的时间更长 。 与真实信息处理相比 , 产生错觉的时间多了15毫秒 。
4、局部信息投射到对侧中颞区(MT) , 并且是一一对应关系 , 而进一步整合过程中 , 视觉感受区背侧内颞上区(MSTd)与投射信息不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 见下图 。
【“视觉错觉”究竟是怎么回事】视网膜定位信息与脑区投射的对应关系 图片来源:Going with the flow: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llusions of complex-flow motion
视觉错觉与视觉的层次
上面的研究看不太明白?下面说得通俗一点:
1、错觉也是建立在真实看到的事物上的
错觉不一定是错误的视觉信息导致的 , 而是真实的视觉信息投射到视觉中枢后 , 基于一定的视觉形成原理 , 产生了错觉 。
2、视觉是有层次的
视觉形成的过程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视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投射 , 是局部信息;第二个层次是局部信息整合为全局信息 。
图片来源:Going with the flow: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llusions of complex-flow motion
究竟视觉错觉是怎么来的?
1、某些情况下 , 错觉是一种本能
并不是个别现象 , 错觉的产生具有普遍性 , 甚至猕猴也能产生错觉 。
2、错觉是选择的结果
人体不是简单的接受外部信息 , 视觉形成包括信息的收集、传导、整合、选择 , 进而形成判断 。 也许人们只会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 比如下面这张图
看完这张图 , 你的第一反应是图模糊了?还是你近视了?
3、错觉的形成是经过思考的结果
产生错觉需要更长的时间 , 提示错觉的形成过程中大脑视觉中枢可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 经过权衡 , 形成了错觉 。
所以 , 错觉的产生不一定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而可能是一个主动选择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春季房事可以“随意”一点
- 五个报备是什么
- 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什么
-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的意思是什么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的翻译是什么
- “婚点”是男人结婚的关键
- 春节“膨胀”的小伙伴们
- 女生虎背熊腰真是“背影杀手”
- 初一优秀作文:短发风波
- 吃肉也会加剧温室效应 “清洁肉”能拯救地球吗?
- 美科学家培育出奇特人造皮肤,“程序猿”的头秃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