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容易出现的三个不良使用习惯:
●更换手机后不解绑银行卡或删除敏感信息
●删除带支付功能的APP 但不解除银行卡绑定
●随意尝试扫描带优惠信息的二维码
中国银联近日发布的《2019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 , 随着金融知识普及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的深入推进 , 与2018年相比受访者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 。 2019年的数据显示 , 51%的消费者曾经遇到过网络诈骗 , 相比2018年下降了16% , 发生损失的人群占比为23% , 较2018年下降26个百分点 。
调查显示 , 受访消费者存在不良使用习惯的比例与2018年持平 。 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不良使用习惯仍然为:更换手机后 , 不解绑银行卡或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4%);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 , 不解除银行卡绑定(23%);带有优惠信息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描(20%) 。 同时 , 在非法的贷款、外汇、期货等平台泄露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也是导致消费者发生损失的重要因素 。
中国银联风险安全专家分析 , 2019年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移动支付使用持续活跃 , 平均使用频次与消费金额双增长;二是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 , 伴随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 , 获得县乡居民、小微企业青睐;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便捷与安全 , 生物识别等新型身份认证技术与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共同守护安全;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有所提升 , 发生损失人群占比下降 。
调查显示 , 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使用频次继续上升 , 日均使用逾3次 。 从人群看 , 自主创业者、私营业主、个体户、网店店主等小微企业主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他人 , 近三成日均使用超过5次 。 同时 , 移动支付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 , 退休人员、家庭主妇、农民、工人等群体 , 在公共缴费、菜市场等场景中 , 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消费占比过半 。 从场景看 , 交通出行成为2019年移动支付最活跃的场景 , 全国32个城市地铁、逾1600个城市公交受理银联移动支付 ,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逾1万家停车场开通银联无感支付 , 移动支付与我们“行”影不离 。
与此同时 , 支付产品中身份验证、风险提示、账户安全管控功能、转账信息核验、赔付保证等安全措施持续优化 , 获得消费者认可 。 受访消费者普遍认为 , 生物识别验证、转账账户信息核验等措施使支付安全更有保障 。 60后、70后等群体希望在支付及交易过程中多一些安全提示 。
总体看 , 2019年 , 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普遍提升 , 损失化解渠道更为多元 。 主动向银行挂失、拨打110是主要挽损方式 , 同时保险赔偿也成为弥补欺诈损失的重要来源 。
【移动支付,这些习惯要改改】据悉 , 本次调查由中国银联与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8家支付机构联合开展 , 筛选有效问卷约6.2万份 , 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5岁至45岁 。 调查高度还原移动支付人群现状 , 力求准确、真实反映中国移动支付人群的支付行为及安全意识 , 为持卡人与相关产业各方带来支付安全领域的趋势指引 。 (采访人员 吴秋余)
推荐阅读
- 移动端普及 未来搜索结果也将“移动优先”
- 数字人民币未正式亮相 这些传言却抢先一步
- 虎爸带孩子,让娃做这些事,简直是不走平常路!
- 这些高科技玩具,有没有博得你的眼球?真是大开眼界!
- 移动副卡怎么收费,重庆移动副卡怎么收费
- 抖音怎么设置支付顺序
- 支付宝记录怎么转移新手机
- 怎么关闭微信刷脸支付功能
- 研发数字技术,各国拿出这些成果
- 5G套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