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New Atlas报道 , 超广角鱼眼镜头通常都是厚实的球状装置 , 不容易被整合到智能手机等设备中 。 不过 , 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 因为工程师们现在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完全扁平的镜头 。
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和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的合作设计 , 这个原型设备是所谓的超透镜(metalens) 。 这意味着它是由一种工程材料--超材料--制成的 , 它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 。
镜头由一块毫米厚的氟化钙玻璃组成 , 其背面涂有一层薄薄的碲化铅薄膜 。 在这层薄膜上刻有一种称为元原子的纳米级光学结构图案 。 这些结构有几种不同的形状 , 每一种都能以特定的方式折射光线 。
当光线通过光圈(如相机的虹膜)并进入镜头时 , 它穿过玻璃并进入碲化铅薄膜 , 在那里它以不同的角度通过元原子分散 。 其结果是被摄体的单一清晰图像 , 视野为180度 。
目前版本的镜头只适用于红外光 ,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 , 通过将纳米结构变得更小并使用不同的材料 , 它可以适应于可见光的使用 。 届时可能的应用不仅包括相机镜头 , 还包括内窥镜、视频投影仪和虚拟现实眼镜等物品的镜头 。
“这种设计有些令人惊讶 , 因为有人认为不可能制造出具有超宽视野的超透镜 , ”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胡珏军说 。 “事实上 , 这实际上可以实现鱼眼图像 , 这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 ”
【科学家开发用来制造薄型扁平鱼眼镜头的高科技材料】最近发表在《纳米通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描述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研制“人造珍珠”可微调刚度、强度和韧性
- 俄开发用“微电厂”取代电池技术
- 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什么?
-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 科学家制备高效纯有机闪烁体材料
-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类脑芯片
- 我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分子间的碰撞共振
- 中美科学家团队研获新型柔性制冷方式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可修复柴油污染的“纳米海绵修复剂”
- 科学家开发出更安全的无铅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