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酱里生的蛆虫能吃吗

从最负责任的角度说,如果大酱中有了蛆虫,说明大酱已经变质受到污染,就不要继续再吃了,吃了以后很容易出现坏肚的症状 。
我老家是河北承德的,我们这边因为喜欢吃大葱蘸酱,所以基本上大酱都是自己家做,小时候经常看姥姥做酱,基本上她做的酱就不会生蛆虫 。

大酱里生的蛆虫能吃吗


同样是做酱,我母亲做出来的酱就长蛆,所以和制作工艺以及储存方法都有关 。
姥姥做酱最主要的原料就是大豆、水和食盐 。
大豆这块没啥特殊的讲究,就是自己家地里种出来的,唯一的区别是可能用的农家肥偏多一点 。
具体到制作过程时,姥姥的习惯是先把大豆在热锅里炒,炒到大豆表面颜色有点黑黄,并散发出浓浓的豆香味儿时就把豆子盛出来 。
第二步就是把炒好的豆子放到碾子上碾碎,注意是碾碎即可,不用刻意的碾成粉末状态 。
第三步就是把碾碎的黄豆里加水,形成粘稠状态,这一步同时放盐,盐要尽可能的多放,大酱这东西不怕咸了,放盐这一步很关键 。
大酱容易生蛆虫,和本身不够咸就有关系,老人常说重盐的大酱不易生蛆 。
接着就是把盐水调配好的大酱用手攥成馒头大小的样子,放入密闭的酱缸中发酵,一般看到表面有一层白白的粉末时差不多就是发酵完成了 。
大酱里生的蛆虫能吃吗


发酵完成的酱块水分已经吸收了一部分,此时再用水把酱块稀释成粥状,然后在表面附上一层食用油,姥姥一般用放凉的荤油液体代替,其实最好是和香油混合一下,因为香油可以给大酱增香 。
基本上再过几天,这个大酱就算是制作好了,但是往往在后期食用时也容易生蛆 。
首先大酱的缸必须是封闭保存,一旦空气、苍蝇、雨水等如果进入到酱缸中时,就会给蛆虫的滋生形成一个很好的温床 。
第二就是储存大酱的环境温度,大酱不能在高温环境中储存,哪怕现在买的市场上大酱也是这个道理,温度一旦高了,盖好盖子好像也生虫子 。
大酱里生的蛆虫能吃吗


第三就是说大酱缸周围的卫生要保持好,酱缸周围是散发着很明显的气味儿,苍蝇就特别喜欢在周围盘旋,就容易把细菌遗落在酱缸上 。
老一辈儿的人之所以说大酱生蛆了也可以吃,是因为都处理过,首先是尝了尝大酱的味道儿是不是淡了,多多少少都会继续加点盐,当然加盐的前提是尽最大努力把蛆虫挑出去了,然后把酱缸挪到家里温度尽量低的地方 。
第二个原因就是节俭,不舍得把那么多酱给扔了,毕竟主要的原料是黄豆,扔了大酱就相当于把粮食浪费了,又白白搭进去好多盐 。
如果大酱生了蛆虫,个人建议就不要再继续吃了,除非里边只是开始有的零星几个 。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大酱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中,酱还要排名在醋和茶的前面,可见酱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 。
大酱里生的蛆虫能吃吗


制作黄豆酱在北方人眼里是一件特别隆重的事,因为在以前家里一年的调味料全靠这一个酱缸,炒菜或蘸食青菜时都要从缸里舀上一勺酱来搭配,所以制作大酱很多老人都特别讲究日子和时辰 。
腊月里家里会挑选新鲜的黄豆,经过淘洗干净以后,入大铁锅中搅到豆子用手一碾成泥状,然后用特制的耙子把豆子搅拌碾碎,摊晒晾干以后做成大大的方形,用牛皮纸包裹好放到阴凉通风处保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