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孤立怎么办


孩子被孤立怎么办



自己在家宝贝得不得了的孩子,在幼儿园遭遇了孤立的待遇,老母亲肯定又心疼又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 。 当孩子遭遇小伙伴的孤立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应对?
孩子被孤立,家长的情绪很重要
听到孩子说「他们都不带我玩!」,心疼是当家长的正常感觉 。
但有的父母,会从心疼转向愤怒,本能地为这件事找个原因 。
一定是老师不管我家孩子!
一定是其他小孩太没教养!
一定是我家孩子抢别人东西了!
……
这些本能地推断会缓解家长的紧张不安,但也会影响他们对事件本身的判断,甚至也会让他们进入到不可控的情绪中 。
有的家长,带着情绪去问孩子 。
孩子本来就很委屈,又看到家长气急败坏的样子,自然就支支吾吾,觉得这样的结果自己也有责任,稀里糊涂地就认了「罪」 。
还有的家长,用质问的态度去问幼儿园老师 。
老师本来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了解孩子之前的社交,再加上家长的态度,就更不利于老师透露更多的信息 。
所以遇到这类问题,家长保证情绪稳定是前提 。
多方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当你能控制好情绪了,就需要了解事情的原委了 。
1. 倾听理解,努力安抚孩子情绪
不管孩子怎么讲述事件经过,家长都不能上来就给孩子贴上「不合群」「内向」的标签 。
孩子的坦诚是因为信任,如果你没能理解他,反倒批评他,这会让他感到受伤,并不利于今后亲子之间的交流 。
相反,我们要努力安抚他们的情绪,让孩子愿意跟你讲更多细节 。
2. 多方了解,努力还原真相
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认识不清 。
是他人真的拒绝孩子一起玩,还是孩子过于敏感;是遭到了凌霸,还是孩子害羞内向不愿意加入,孩子有时可能判断不清楚 。
在孩子表述时形成假设,然后带着这个假设再问问老师、保育员、园长,甚至可以和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一下 。
每一个人的信息都是一块拼图,你能拿到的拼图越多,你就离真相越近 。
3. 帮孩子分析,做好复盘
最后,你要把你所调查的真相跟孩子沟通一下,帮助他去认识他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地位 。
这样,既可以培养他的认知能力,还能增进他的换位思考能力 。
然后,再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对策 。
帮孩子融入群体,功夫还得下在平时
很多时候,孩子被孤立问题都出在社交能力上 。
与其帮孩子善后,不如我们在平时就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提高社交力 。
1. 培养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培养同理心,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社会化 。
越小的孩子,越是「眼里没有别人」的,3 岁前的孩子都是自我为中心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在这之后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
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据为己有;遇到喜欢的零食,就想全部霸占,次数多了,必然导致别的孩子不想和他一起玩 。
同理心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能达成的,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平时的努力,为孩子创造发展同理心的机会 。
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模仿出来的 。
所以,家长在平时要跟孩子做好共情,多向孩子描述自己的想法,同时也鼓励孩子向自己描述想法 。
很多人都玩过「你画我猜」的游戏 。
用一块空白画板,画上一些孩子都知道的用品,然后你和孩子每人每次都拿一张,不说话,用表演的方式让对方猜猜自己手里的卡片是什么物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