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科学家实现量子比特系统内受控的多粒子纠缠】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 , 奥地利科学家最近在量子纠缠系统领域创下新记录:成功实现了20量子比特系统内受控的多粒子纠缠 。 研究人员在3个、4个和5个量子比特的所有邻组间检测到了真正的多粒子纠缠 。 新进展有望应用于量子模拟或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 。
包括通用量子计算机在内的量子系统需要大量量子比特 , 才能充分利用量子物理学的优势 , 因此 , 物理学家一直希望获得由更多量子比特组成的纠缠系统 。 2011年 , 物理学家首次将14个可寻址的量子比特纠缠在一起 。 现在 , 由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IQOQI)的本·兰尼恩等领导的研究小组 , 首次实现了20量子比特系统内受控的多粒子纠缠 。
在最新研究中 , 该团队使用激光 , 让20个钙原子在离子阱实验中相互纠缠 , 并对该系统内多粒子纠缠的动态扩展进行了观察 。 兰尼恩说:“粒子首先两两纠缠 , 通过我们研发的最新方法 , 我们可以证明 , 纠缠进一步扩散到所有相邻的粒子三联体、大多数四联体和几个五联体中 。 ”
最新研究第一作者尼古拉·福瑞斯强调说:“我们已经检测到很多量子系统(包括超冷气体)内大量粒子之间的纠缠 , 但最新实验能寻址并读出每个量子比特 。 因此 , 它适用于量子模拟或量子信息处理等特定应用领域 。 ”
研究团队希望进一步增加实验中量子比特的数量 , “我们的中期目标是50个粒子 , 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目前最好的超级计算机也无法破解的问题” 。 他们还计划优化方法 , 以检测更广泛的多粒子纠缠 。
最新研究获得了奥地利科学基金FWF和欧盟等机构的资助 , 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X》 。
推荐阅读
- MIT科学家用石墨烯大规模制备出细胞大小的合成机器人
- 在原子层次看清“盐水” 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取水合钠离子原子级分辨图像
- 我科学家发现新一类半金属
- 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低成本可变色节能玻璃
- 全新水平光量子系统新进展:二维空间量子行走首次实现
- 科学家研发可自行修补裂缝混凝土 真菌是关键
- 俄科学家发现利用改性纳米金刚石可快速检测水污染
- 利用生物质 改进锂电池 绿色生活未来都要靠它实现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治污新材料 光照2周可改善水质
- 熔盐发电或可实现24小时太阳能发电 谷歌也在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