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泰是什么意思 三阳开泰是什么意思( 二 )


“物极必反”,阳极则“阴”始生,从五月开始,从下往上,逐月一个阴一个阴的增加 。还是按这个规律继续推演,到十月,就成了“六阴”,它叫“坤卦” 。十一月开始又是“一阳”,周而复始 。七月的卦是“天地否(pi)”,卦形、意义、时间节点都与“泰”完全相对,这也就是成语“泰极否生”“否极泰来”的渊源 。有点枯燥无趣,讲个故事吧 。

开泰是什么意思 三阳开泰是什么意思


建安十三年,曹操下江南,领军八十三万欲扫平东吴,孙权与刘备联合,用五万兵力凭借长江天险抵抗 。孙刘联军要用火攻,种种计谋用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因此急出病来,求助于诸葛亮 。孔明曰:“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如何?”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 。十一月二十日,诸葛亮对鲁肃说:“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 。”遂上七星台焚香祝天,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并不见有东南风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 。于是公元20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日的后半夜,“火烧赤壁”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了 。如果分析一下这个借东风的故事,与其说孔明是“借”,还不如说是“利用”罢了 。注意这几个时间点,“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一阳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生的,十一月二十日是个“甲子日”,这是冬至后的第一个“阳日”,甲子日的三更时分,是“丙子时”,又是个“阳时”,诸葛亮的东风就是这个时刻“借”到的 。开始时,诸葛亮对鲁肃的话说明,他也是没有十足把握的 。天上冬至后的阳日阳时,由极阴开始生阳,地上就不再是单一的西北风了,而是有了变化 。这个“天机”周瑜不知,曹操是识得的,并且是通过他的口说破的 。如果他能听从大将程昱的提醒,有所防备,历史就不是现在记述的这样子了 。只是他太大意,落了个一败涂地,并让三国鼎立形成了 。曹操与程昱的对话是,程昱入大寨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可见,曹操知道冬至一阳生就会风转向,这是自然规律,不值得奇怪 。恰恰,诸葛亮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自然规律,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历史奇迹 。这也是《易经》用于战争的一个典型范例 。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告诉人们,天轻清而上浮,地重浊而下沉 。“泰”的卦象是“天在下、地在上”,这好像与天在上地在下的自然现象是相反的 。这怎么讲呢?《周易》的奥妙正在这里 。乾坤代表天地,又代表父母,是自然界最大的两个物象,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天地之间 。正因为地要“下沉”,天要“上浮”,才会发生“天地交媾” 。父母交媾就会儿孙满堂,天地交媾就会生发出万千世界 。“天地否(pi)”卦,就是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不会发生交互作用,僵化不动,《易传》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所以它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常常说,某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移星换斗之能,把一个陈腐僵化、行将死亡的事物,变成了新生鲜活、日益繁盛的境况 。这叫什么?这就叫“扭转乾坤”,把天在上、地在下的“否”倒过来,变成了地在上、天在下的“泰”,天地换了位,世事大翻转 。《周易》讲的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学问,泰卦是“天象”,那么地上是什么?太阳绕地球一圈的轨迹叫“黄道”,24节气是黄道上均匀分布的24个节点,每两个之间是15共360,它是以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认定的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回归线(南纬23.5)上的那一秒,此时太阳直射点就要开始北移,北半球被“阳气”光顾的运动便开始了 。立春,太阳直射点已经北移到距赤道较近了,北半球阳气指数由“1”上升到了“3”(最高为6),阳气更盛了 。这时的北半球上,各种动物开始发情,孕育新的生命,各种植物开始萌生,日渐繁荣,人们开始从事各种农事和社会活动 。一切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新的,人人充满理想,事事都有希望 。这,就是“泰”的真正景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