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印度洋科考航次中 , “深海勇士”号在海况恶劣的西风带海域作业49天 , 共下潜43次 , 经受住了恶劣海况和复杂海底地形的考验 。 来自国内外8家单位的26名科学家参加下潜 , 进一步扩大了“深海勇士”号应用的开放程度 , 加快了潜水器应用的国际化步伐 。
通过这些航次 , 我国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载人潜水器海上运行管理规范和标准 , 标志着我国进入从自主研制载人深潜器到拥有世界先进运行和作业能力的崭新时代 。
“中国深度”期待更高纪录
日前 , 一场特殊的高难度缝合手术 , 在北京进行 。 有点特别的是 , 手术对象是由高强度钛合金材料制成的载人舱球壳的两个半球 。 这台手术的缝合线长达6米 , 手术“伤口”厚达105毫米 。
作为整个潜水器里规格最大的一个耐压容器 , 载人球舱材料十分特殊 , 球舱成败直接关系整个项目成败 。 工程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缝合方式——真空电子束焊接 , 这样规格厚度和长度的“缝合手术”在国内外从未有过 。 焊接是在真空环境里完成的 , 工程师在真空室外操作焊枪 , 对准两个半球中间的赤道缝发射电子束 。 赤道缝温度高达1300多摄氏度 , 载人舱球壳边旋转 , 工程师边焊接 。
中科院金属所钛合金研究部副主任雷家峰说 , 焊接必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如果有断弧再重新起焊 , 焊接质量将会下降 , “我们要求一次成功” 。 而这只是极限深度带来极限设计、极致制造的一个例子 。
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研制经验基础上 , 2016年 , 全海深(万米级)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立项 。 “蛟龙”号在7000米处的压力是700个大气压 , 万米级载人潜水器还要增加400余个大气压 。
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长叶聪告诉采访人员 , 即使有之前的技术基础 , 高压低温的深海环境给球壳焊接、浮力材料测试、锂电池质量控制、液压元件适应性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很多技术都经历了曲折坎坷 。 ”叶聪说 , 虽然难度很大 , 好在有准备 。 “去年七月设计阶段全部完成 , 现在部件开始陆续到货 , 三月进入总装阶段 。 2020年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将完成试验、投入使用 , 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 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 。 ”
推荐阅读
- 美国在中国有多少领事馆 美国在中国有哪些领事馆
- 4.6万吨!中国刷新桥梁转体世界纪录
- 中国“风云”感知“一带一路”新气象
- 花名称大全 花的名称大全
- 七字代表什么意思 五是什么意思
- 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成功完成达速测试
- “中国天眼”疫情期间科学产出不停摆
- 生物专业大学排名中国 中国生物专业大学排名
- 中国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基因差异有多大?
- 中国大学排名完整 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