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姜的知识,你知道吗?


关于生姜的知识,你知道吗?



近年来在圣诞节前后, 姜饼元素的商品越来越多, 比如咖啡, 有一个口味, 叫做圣诞姜饼口味;又比如烘培店中的橱窗里, 摆上了各种造型的姜饼蛋糕;更甚至会有一款大衣, 称作为“姜饼色” 。 圣诞歌曲响起, 吃一口姜饼, 品一口圣诞美酒, 但你可知, 这其中还有一丝东方味道呢, 那就是姜饼 。
姜饼姜饼, 顾名思义, 饼干里有一个与“姜”有关系的成分, 这个便是姜粉了 。 姜粉是以生姜为原料加工形成的粉末, 作为日常的调味品及甜品制作原料 。 虽然对于生姜的原产地仍有争论, 但生姜在中国培育历史悠久, 且中国一直是生姜出口大国, 生姜是中国古老的一种调味品蔬菜, 也是医药上不可缺少的中药材 。
生姜是什么?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 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 温中止血, 出汗, 逐风湿痹, 肠癖下痢, 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气, 下气, 通神明 。 生山谷 。 ”生姜的辛味比较完整, 可用于开破解毒, 去一些浊气 。
《论语·乡党》孔子有云:“不撤姜食, 不多食 。 ”是说每次吃饭, 他都要吃姜, 但是每顿都不多吃 。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 对孔子食姜的嗜好进一步作了阐释, 说姜能“通神明, 去秽恶, 故不撤 。 ”
《苏沈良方》中, 收录了苏轼的一首诗, 名曰“驻颜不老方”:“一斤生姜半斤枣, 二两白盐三两草, 丁香沉香各半两, 四两茴香一处捣 。 煎也好, 泡也好, 修合此药胜如宝 。 每日清晨饮一杯, 一生容颜都不老 。 ”足见古人用生姜来养生保健的生活习惯 。
除了古书上面的记载, 根据201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 辛, 微温 。 归肺、脾、胃经 。 生姜的功能是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化痰止咳, 解鱼蟹毒 。 用于风寒感冒, 胃寒呕吐, 寒痰咳嗽, 鱼蟹中毒 。 用法与用量为每次3~10g 。
生姜的营养价值表现在含有挥发油, 主要为姜醇、姜烯芳香成分, 又含有辣味成分姜辣素, 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 。 姜酮和姜烯酮有末梢镇吐作用, 口嚼生姜可兴奋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 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 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 可调味添香, 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配菜, 可做腥味较强的鱼肉之调配菜, 可生食、熟食, 可腌渍、盐渍、醋渍, 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干, 可提炼制作香料的原料 。
在日常生活中生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食材:
1.生姜饴糖汤, 用法用量为生姜30~60克, 饴糖30克 。 加水煎成浓汤, 趁温热徐徐饮 。 本方以生姜温肺化痰、止咳, 饴糖润肺被虚 。 用于虚寒性咳嗽咯痰 。
2.凉拌子姜, 用法用量为子姜30~60克, 切成细丝, 加醋、盐适量拌食;亦可再加适量白糖、芝麻油 。 (子姜, 是生姜的嫩芽, 为时令鲜蔬, 季节性强, 可作辅料、腌渍成泡姜或切丝生食, 有良好的开胃和中、止呕作用 。 《食医心镜》中用生姜细粒, 与醋同煎, 连渣嚼服, 用于“呕吐, 百药不差”, 其意与此同 。 )
3.紫苏生姜汤, 用法用量为紫苏叶30克, 生姜9克 。 煎汤饮 。 源于《本草汇言》 。 本方取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 用生姜以增强其作用 。 不仅便于服用, 且有益胃气、助发汗的作用 。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生姜最好不要空腹服用, 生姜里的挥发油成分会刺激肠胃, 空腹大量服用, 会引起胃部不适;生姜有兴奋神经的作用, 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 不然可能会影响睡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