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是外婆还是婆婆

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陕西作家李天芳的一篇文章《打碗碗花》 。课文中,把原作中的“外婆”改成了“姥姥” 。这一改动,被细心的读者发现,并发布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许多对此改动不满,强烈要求“还我外婆” 。
据上海市教育局对此的回应称,“姥姥”一词是普通话,而“外婆”属方言 。之所以这样改动,是本着推广普通话,推进使用民族规范词语的初衷做出的决定 。这种解释并没有平息人们的不满 。有网友说:“‘打碗碗花’也是方言,为什么不改成‘牵牛花’呢?文学作品中方言的存在,可以表现地域文化的特点 。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随意改动,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 。”
【姥姥是外婆还是婆婆】这件事情,现在已经有结果了 。据昨天的央视新闻报道,在群众的呼吁之下,上海市教育局已经决定把“姥姥”一词改回原来的“外婆”并为此事道歉 。在央视的评论中,没有涉及到方言与普通话之争的话题 。主要是从对原作者尊重的角度上进行了简单评论 。至此,这个事件顺利解决 。但网上的讨论还在继续 。今天我们回答的问题,就是证明 。

姥姥是外婆还是婆婆


在这一事件中,我觉得把他归结为南方话与北方话之争,普通话与方言之争,都没有太大意义 。追问到底是叫姥姥的多,还是叫外婆的多,也没什么意义 。有意义的是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
这篇课文到底是用“外婆”对呢?还是用“姥姥”对,其实是没有一个标准的 。坚持“还我外婆”的人说:“我们以前耳熟能详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不是也要改成‘姥姥的澎湖湾’?”但是,习惯叫“姥姥”的人也可以说:“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是不是要改为‘外婆门前’呢?”所以,无所谓那个正确,作者原来用的是那个,就应该是那个 。上海市教育局随意改动了作者的文章,就是对作者和读者的不尊重 。
姥姥是外婆还是婆婆


在我的印象中,南方人叫外婆的多一些,北方人叫“姥姥”的多些 。但这情况也不绝对 。北方人也有叫外婆的,正如南方人也有叫姥姥的一样 。而本文的作者李天芳,就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一样 。
上海市教育局是教育管理部门 。审核教材是它的分内之事 。一篇文章要选入中小学教材,由教育主管部门把关,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外婆”一词的改动,从推广普通话的角度来说,虽好像言之成理 。但却并非必要 。原因很简单,这两个词语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不会引起理解上的困难 。既然是上海市的教材 。那么当然要尊重上海的人民 。况且,作者原来用的就是“外婆” 。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因为字典中把“外婆”当成方言,而把“姥姥”当成普通话,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改正 。以加强“姥姥”的正统性,“外婆”的方言性,未免有点迂腐了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这两个词,就是毫无差别的同义词 。
这件事引起人们的讨论,我觉得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应用,各地的方言这些年来正是飞快的速度在消失之中 。当然,普通话的推广,对于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交往,产生了极大的便利 。在改革开放之前,在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前 。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人们进行交流是有障碍的 。普通话推广之后,这种障碍被打破 。但同时,方言在慢慢消失 。不用说别的,就说上海话,它是中国几大语系之中的吴语系统,与两广东话,闽南话一样,属于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 。可是,现在上海的许多小朋友都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