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颖
关于正月(农历)里能不能理发的问题,上一个或者上上一个正月里,写文讲过有关“故事”;不过好像写着写着就更奔了“历史”的掌故去了,回溯起来,竟似好些都没咋说清楚 。现在不知是怎么的,莫名其妙地讲究、重拾讲究,越来越多了;对于笔者这样从“破四旧”、“唯物主义”教育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叔来讲,不好理解的地方真的是多而突兀 。唯一似乎可以构成“理解”的只是——旧的讲究,捡起越多,就越趋于民族的传统,也就越显得民族化;而民族化即爱国 。提到爱国,题目就大了、沉重了 。为卸下些其实可以没有的负担,比如正月里不能理发,还是旧话重提地再稍许聊聊 。
(一)所谓典故中的禁忌仅指“剃头”而非“理发”首先,理发≠剃头 。我们今天惯常理解的“理发”,如果非跟“剃头”对接的话,仅指全部或部分剃光的那种理发 。实际上,绝大多数今天所说的理发,都不是那样的 。尤其是对于女性——头发长了,剪剪短;发型想换换,去修理修理;再或是仅仅想漂染漂染,顺便修打一下边边角角,都是现代概念中的“理发”、“做头发”、“做发型”,跟“剃头”一毛钱关系没有!便是把角色转换成男性,那也只是源于西方的现代式“理发”,而不是剃头 。亦即——就算抱定正月里不剃头的讲究,只要不剃光(整体或局部),就不算犯忌 。哪怕真的相信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理理发,舅舅们也不会被“妨”到哒!所以,如果在农历的正月里,周边还有理发店、发廊在营业,想修剪修剪头发,侍弄侍弄发型,尽可以去;万一真有个别舅舅介意,大可以告诉他、他们:这是理发,不是剃头 。再较真儿点儿,所谓“死舅舅”的正月里的“剃头”,仅指旧时满族男性那种前半部头皮剃光的情况;理论上讲,只要不是那样,就对舅舅没有任何不妥、不敬 。其实,到了今天,除了极个别怀着某种执念的“人物”,已没人再留那样的发型;而那屈指可数的“人物”,都是满族人;满族人,或说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族的人,再或说是除了江浙地区汉族人以外其他地方的任何民族的人,其实,都跟“正月不剃头”这件事没啥关系 。
(二)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传所谓“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实在是以讹传讹,其本源的说法是——正月里不剃头,以“思旧” 。思旧,不知怎么就传成了“死舅” 。正月不剃头以思旧,更不知是怎么就给传成了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多少有点儿“意外”地,发祥于今辽宁省中心地带的“建州女真”各部所形成的塞外国家“清”,侵入了中原大地,继而迅速占据了原明王朝控制的绝大多数区域,成为了“中国”的新主人 。其时,“新近”更名为“满”的“建州”女真族,在社会制度和人文形态上,明显落后于被其“征服”的明王朝(也许,这可以算是“野蛮征服文明”的例子吧),其“征服”的暴力行动,在截至明王朝末期人文最为先进的今江浙地区,遭遇了极强烈的抵制,于是激发了新的征服者愈发暴虐的反制 。史册有载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便是例证——满族统治者,在遭遇严重抵制的江浙地区,采取了屠杀式武力震慑手段,在这些地方当时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切的恐惧与仇恨 。今后,国家的新主人满族统治阶层,又为“同质化”而强行推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即强行要求所有被其新近统治的各族人民(男性),都留他们那种前半部完全剃光、后面蓄长辫的发型 。某种意义上,这个冷硬、残酷的“法令”,严重挑战了汉民族的生命价值观 。可到底,善于妥协的汉民族,还是选择了“留头”即保全生命而不是“抛头颅”的“留发” 。只有饱受满族统治者戕害的江浙地方的汉族人,还多少耿耿于怀 。十分聪明的他们,便想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招儿——在每年的正月,所有男人都不剃头,以作为“思念”不剃头的“旧时”的仪式,即“思旧” 。这个传统,后来由于江浙地区的人文影响,一定程度延展到了更广泛的区域;据说,直至二百几十年后满清王朝覆灭,一些地方仍保持着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只不过“思旧”二字,或许是在概念上已淡漠或说难以陈说,就被不知不觉间讹传成了“死舅” 。
推荐阅读
- 剪映怎么剪辑视频
- 什么快递可以寄喷雾
- 通过单招去大学可以换专业吗
- 判若两人可以形容外表吗
- 银手镯有划痕了怎么可以复原
- 方舟水晶在哪里可以挖到
- 飞机可以带酒吗可以带几瓶
- 切开的牛油果可以放到第二天吃吗
- 国庆期间可以考驾照吗
- 女方可以自己开个户口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