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州而迁:这里也不是说的青州或者其他什么州,应当指的是幽州 。北宋于宣和四年攻打幽州,遭遇惨败,宣和六年时,这批宋军又转入到抗金战斗中 。据《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等史料所载,“招安巨寇”杨志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攻打幽州,抗击金兵 。鲁智深在出家之前,就先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做关西五路廉访使 。后来,又到小种经略相公府做提辖,恰与杨志后来的经历相似 。又联手杨志打下了宝珠寺,施耐庵的《水浒传》肯定在此预伏了鲁智深与杨志携手攻辽、抗击的故事 。攻打幽州失败,然后转而抗金,大概就应当是“遇州而迁”了 。攻打幽州是北宋失策,是一场错误的战争,而抗金则是“保境安民”的正义之举 。施耐庵“迁”得极为有理 。
遇江而止:绝对不是浙江(钱塘江),而应当指镇江 。假若鲁智深在征方腊之后就死了,也就没有后来“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也没有“遇州而迁”的故事了 。《宋史》记载,靖康元年的时候,宋徽宗做了太上皇,但却因为金兵的暂时退却,又让他萌生夺回皇位的念头 。于是,在童贯、蔡攸、蔡翛、赵良嗣等人的拥立下,到镇江复辟 。绿野老道分析宋江江州题反诗,预言的就是这段历史 。鲁智深原本与两个赵员外有很深的渊源,与宋江一起到镇江,是大有可能的 。在镇江时,宋徽宗复辟阴谋暴露,梁山好汉有可能再度反戈一击 。于是,鲁智深“遇江而止”,与宋江等人“血染浔阳江口” 。
以此伏线分析,鲁智深倒还真的有可能在临死前,见了宋江哥哥一眼 。梁山兄弟生死与共,铁血赴难,这是大聚义大排名时就立下的誓言,是《水浒传》“忠义”的终极表达 。
接受朝廷招安后,他跟随宋江南征北战立功无数,特别是在围剿方腊的战斗中,先擒拿方的大将夏候成,接着活捉方腊立下首功 。宋江劝他还俗做官,被他拒绝,而且说了句极有寓意的话:“洒家心已成灰,不愿做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
见他如此消沉又劝他主持名山大寺,鲁智深还是拒绝:“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图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这几句话好像他有所感,料到以后的结局 。
路过五台山便随宋江一道来拜见师傅,师傅开口说了句“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弄得两人尴尬不已,临别又赠言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
也许是杀人太多良心难安,也可能受师指点而看破红尘,不久就到杭州的六和寺再度出家 。一天夜里突闻战鼓大响,以为有什么紧急情况,摸了禅杖大喊着跳出来,吓得寺庙众僧不知所措,结果是虚惊一场,原来是钱塘江潮水响声 。
鲁智深是关西人不知浙江潮信,闻听后拍掌大笑:“俺师傅智真长老,曾嘱咐与我四句偈言:逢夏而擒,我在万松林捉了夏候成;遇腊而执,我生擒了方腊;今日应了潮信,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
又问众僧“圆寂”是什么?当得知圆寂就是死时,便笑道:“既然死叫着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热水,洒家要沐浴 。”洗好后安排人去告诉宋江,自己就打坐在椅子上,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今日方知我是我 。”真的圆寂了 。
临死前的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
意思是:平时不做好事,只喜欢杀人放火,然而到了时机地点,忽然参悟,潜心修炼,钱塘江潮信到来的时候,才知道我是我 。
推荐阅读
- 养羊种麦反映出鲁滨孙的什么特点
- 刘彻的妻子有哪些,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册封过多位皇后,为何后宫善终的却没几位呢?
- 刘巴为何比诸葛亮牛
- 鲁班尺上的字,2580毫米鲁班尺上是什么字?
- 鲁迅的二心集是什么意思
- 求人物描写鲁迅等名人经典的
- 求双男主动漫
- 求水浒传里对鲁智深的外貌描写
- 面条碱性还是酸性食物,鲁王面条是碱性还是酸性?
- 《水浒传》中,鲁智深坐地圆寂,若在现代社会,医生得给鲁智深写死亡原因,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