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卖不掉的房子够1400万人居住,为啥“难买难卖”现象如此突出?

一线城市|卖不掉的房子够1400万人居住,为啥“难买难卖”现象如此突出?


今天来跟大家讨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品房库存量已达到了四年来的新高,商品房卖不动了。
一线城市|卖不掉的房子够1400万人居住,为啥“难买难卖”现象如此突出?


而由于各城还在大力“卖地”,我国商品住宅广义库存量(指可销售房屋量和涉宅用地施工量之和)已经达到38.4亿平方米,能满足9600万人的居住需求。
你要是说写字楼卖不动那还正常,毕竟它既不是投资首选,后期修缮成本也极高,更不可能买来住。
但商品房库存连创新高,这就有点不对劲了,供求端都有可能出了问题,但问题在哪呢?
01
说白了,突出一个供求不对称。
前边也说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就是卖地,大部分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能占总收入的60-70%,更夸张的地方甚至突破80%,这么一大笔资金来源不可能说断就断,卖不动也得卖。
但从开发商角度来说,市场行情差谁都知道,拿地非常谨慎,能不拿就不拿,就算是地方指定开发的,也得想破脑袋怎么把成本往回拽一拽。
大不了楼盖少一点,配套也少一点,什么花园泳池也都缩缩水吧。
而且拿到地的房企,多多少少也被自身内部问题掣肘,这就造成了一块地的去化周期被无限拉长,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烂尾”,可不就成库存了吗。
再从买房人角度来说,前段时间“专家”刚建议完年轻人不要掏空6个钱包买房,后手就有人建议把“少管闲事”纳入专家必修课。
一线城市|卖不掉的房子够1400万人居住,为啥“难买难卖”现象如此突出?


因为就算掏空6个钱包,也换不来大城市一套小三房。
再加上疫情反复,买房子在某些人心里甚至成了“赔本买卖”,买了又不升值,还贬值,这大冤种谁爱当谁当。
所以一边是城市疯狂卖地,国央企当接盘侠,民企烂尾现象屡见不鲜;一边是购房者不想当冤大头,除了刚需外都在持续观望,商品房夹在中间两头不是人,只好乖乖躺平。
02
好消息是,最近政策非常给力,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份全国就出台了放松政策66条,超过一季度总和。
而且这些政策大部分都对限购限售做了很大幅度的调整,比如南京、太原、杭州,还净是些省会城市。
一线城市|卖不掉的房子够1400万人居住,为啥“难买难卖”现象如此突出?


图源:乐居买房
就差把“我们要去库存!”写脸上了。
但坏消息是,仅靠放开限购还远远不够。
在上一轮去库存大潮中,棚改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人民日报报道,“十三五”时期,全国超额完成2000万套棚改目标任务。
如今棚改已成过去式,新一轮去库存又该靠什么完成,现在看还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
而更致命的是,随着三四五六线城市棚改落幕,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人口净流出地,前期需求严重透支,库存量大幅攀升,无人接盘是普遍现象。
综合来看,根据克而瑞数据,三四线城市平均去化周期已达到28.15个月,库存风险直线上升,同比增幅达123%。
举个例子,广西防城港,去化周期高达152个月,位列第一,现有库存要消化12.7年;兰州、沧州、岳阳、淄博、宝鸡、蚌埠,广义库存量均超过8000万平方米。
小城市留不住人,大城市寸土寸金,想要完美平衡二者关系,砝码还要更重一点。
近日,湖南省出台新政,罕见地从土地供给端减少供应,以此解决现阶段楼市的供需矛盾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