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

《皮囊》你有没有看过这本书?

《皮囊》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


我看过这本书 。《皮囊》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蔡崇达过去的岁月中家人、朋友和自己经历的磨难以及命运的起伏 。作者蔡崇达,作家、媒体人,《中国新闻周刊》主编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中蔡崇达的阿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她享有高寿 。所以肉体越用越不会生病 。如果生病了就用不了了,就会把我们的生命拖住 。
蔡崇达的父亲就是被中风所累,不能在自由的使用肉体了,需要别人的伺候,但是这种生活对当事人和亲人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当你的肉体不能用的时候,你也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结 。蔡崇达的阿太摔倒之后行动不便的时候,也留下了眼泪,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了 。天不怕地不怕只是不知道害怕《皮囊》中蔡崇达的父亲年青的时候,借钱建房子,对于欠款还不发愁 。
后来生完儿子,因为没钱住院的时候,就开始茶饭不思 。辛弃疾有一首名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青的时候不知道世事艰难,感觉自己无所畏惧,可是在经历尘世的风雨之后,当年那个无所畏惧的热血青年早已变成了为了生活愿意隐忍愿意妥协的中年 。
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吧,说自己不怕的,或许只是因为他不了解 。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蔡崇达的父母因为没钱住院被赶出来了,就只能一步步走回去 。后来实在走不动了,蔡崇达的父亲感到很失望,他母亲安慰说:再走几步看看 。结果他们遇上了进货的老乡 。所以说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你要学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三国时期的刘备48岁之前,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但是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 。
最后请到诸葛亮出山辅佐,终于三分天下 。理想是高贵的,但终究是理想《皮囊》中厚朴是一个热血青年,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他所谓的自由和青春,可是他却处理不好与现实的关系 。最终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自杀了 。有理想是好的,可是不论你的理想多么伟大,你都必须采取符合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前一段时间,茅侃侃自杀的新闻炒的很热 。
茅侃侃是曾经的京城四少,是有名的创业者,但是他的生命在35岁戛然而止 。在当年的京城四少中他是最理想化的一个,也是走得最早的一个 。所以人要学会和自己和解,与现实妥协 。上面几点是《皮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同时也是这本书中比较好的地方 。当然,这本书中有几个部分,作者有一种优越感,尤其是在和自己相比混的不如自己的同学面前 。
读完《皮囊》之后,你有哪些感悟?
预售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书,到手后花了三个晚上读完,虽然已经有了很多大V的推荐,我还是要说: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读的好书,在当代作者中,已经很难得见到这样的好作品了 。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笔写故事,传递一些自以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达则是将自己的回忆撕开,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写出这些文字,我想绝大多数作者都没有这样的勇气 。
首先,我也是一个小镇出来的青年,虽然相比与蔡崇达,我的童年生活要幸福许多,但是《皮囊》这本书中的很多情绪,倒真的是小镇青年会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书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福建的一个沿海小镇,写到了残疾的父亲,坚韧的母亲,童年的回忆,母亲对于修建房子的执着,父亲对于正常行走的渴望,最令人触动的不是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种精神,而是蔡崇达在讲述这些往事之时那种出奇的冷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