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从时间维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05——2014年 。这十年属于互联网医疗的萌芽期 。此时行业政策相对保守,互联网医疗条件也尚未成熟,只有少数互联网企业尝试向医疗方向发展 。
- 第二阶段:2015——2019年,这一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资本大量涌入,网上就医意识开始在民间普及,互联网医疗企业遍地开花,整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
- 第三阶段:2019——至今,经过第二阶段的激烈竞争,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脱颖而出,商业模式日渐成型,产品的平台化效应明显,行业生态逐步形成 。2019年新冠肺炎的发生,也直接加速了行业生态的发展 。
需求端的大爆发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却使得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迎来“春天” 。凭借无接触、响应快、突破地理空间等优势,互联网医疗平台迅速被市场接受 。根据国内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报告》,今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需求量井喷 。公开数据显示,自1月20日至2月10日,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九倍 。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核心业务在线医疗同比增长达106.8%,收入6.95亿元 。
此外,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在线问诊量也出现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健康于去年12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其招股书披露,京东健康今年前三季度总收入为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1% 。截至去年9月30日为止的12个月,京东健康的年活跃用户为8000万 。12月23日,京东健康总市值首次突破6000亿港元 。疫情下政策支持2020年之前,以互联网医院为首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数据成绩并不算亮眼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互联网医院约300家,市场规模仅300亿,行业渗透率不足2% 。这与互联网医院具有准入门槛有一定关系 。2018年7月,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规范性文件,对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管理的准入和监管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机构 。
同时,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围绕疫情防控需求,出台了大量促进互联网医院落地的政策,可分为三个阶段来看:2-3月,在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下,国家卫健委两次发文,鼓励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以降低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 。国家医保局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 。5-6月起,疫情进入平稳状态后,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总结疫情期间的有益经验,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1月,医保政策迎来重大突破,国家医保局发文,制定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的详细方案,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进入实操阶段 。
推荐阅读
- 2021年医药行业,4大领域值得关注
- 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思路
- 2021韩山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 韩山师范学院2017录取分数线
- 最挣钱行业排行榜,挣钱行业排行榜2021
- 按摩椅十大排名品牌2021,家用按摩椅十大排名品牌2021
- 2021年手机处理器排行榜,2021年手机处理器排行榜最新
- 2021年净水机前十名排行榜,净水机品牌排名
- 《2021中国好声音》四期连播 中国新歌声2重播时间
- 2021年千元机性价比排名 千元性价比高的手机2021
- 千元机性价比高的手机2020 2021年最佳千元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