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英文字母汉字 汉字的英文

汉字明显比英文高一个纬度!对吗?

26个英文字母汉字 汉字的英文


汉字的魅力、意境、内涵等散发的巨大力量应该是其他文字难以企及、无法比拟的 , 显然比英文高出很多 。只要从成因组合、表达及修辞、思想意境三个方面可以明证 。一、成因组合 。1、汉字:汉字造字一般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式构成(大家都知道 , 在此不再举例 , 此非阐述重点) , 常用笔画8种(点、横、竖、撇、捺、折、提、钩) , 并由此派生为28个(如竖钩、竖弯钩、斜钩等) , 结构有左右、上下、独体、合体等12种 。
了解这些 , 基本上就可以认识掌握汉字的构成和规律以及书写和意思了 。看似复杂 , 但学习运用就简单了 。2、英文:英文由26个字母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性组合而成不同的字、词、句 。26个字母看似简单 , 但按照排列组合规律可以组成10的n次方个词 , 这就给学习掌握应用带来很大不便 , 就很复杂 。以上可以看出:汉字造字过程比较复杂 , 英文组合词句比较简单 , 但在学习掌握使用方面汉字就容易 , 英文就复杂得多 。
例:汉字一般我们掌握2000-3000多就可以应用自如(1000多对于中低水平也够用) , 而英文需要记忆至少1万个单词以上才能正常书写交流——而这仅仅是较低起点和限度 。二、表达及修辞表达方式和修辞有比喻、拟人、描写以及偏正、动宾各类词组 , 并列、转折修辞等30余种 , 英语有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以及副词、助词、直接间接引语等30余种 。
看似好像差不多 , 其实 , 汉语表达方式更实际直接好用 , 如“的、地、得”用法规范很明确(大家知道) , 也很好使用 , 而英文“a、an、the”虽然也有规定 , 但附加规定太多 , 使用很容易出错 。又如 , 汉语说“一个、一条、一只……”表达搭配很清晰 , 而英文却只能用“a、an”代替——或许有人说 , 这不是更简单吗?但是语言不形象 , 而且分不清人、动物、植物等 , 还要靠后面的名称才可以知道 。
再如 , 汉语中对“叔叔、舅舅、姑父、姨夫、二爸”等直接就可以区分亲戚所属关系 , 而英文统称“uncle” , 需要知道关系 , 还得解释半天;汉语中对妻子的父母称谓很多“岳父岳母、丈人、泰山”等等 , 而英文对此却不能描述 , 类似的太多了——一言蔽之 , 汉语可以在数量很少的字数中巧妙进行组合 , 就可以代表一个意思 , 而英文却需要一种是一个词表述很多意思(如上例中的“uncle”),还要解释半天才明白 , 另一种是要不断创造新的新的单词(如 , 医学中的新药、高科技中的新产品等) , 这就让人需要不停地去掌握 , 很费劲 , 而汉语只要你少年时认识掌握2000多汉字 , 就不用再背诵新的字了——当然 , 文字水平另当别论 。
三、思想意境汉字字形飘逸、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 因此 , 数千年来 , 长盛不衰 , 并影响多国文化(如日本、韩国) , 也产生很多书法家、史学家、文豪 , 意境方面 , 更是绝伦无比 , 如《道德经》《论语》《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 , 语言深邃优美 , 用词精准 , 而英文却不具备这些 , 如果用英文翻译《水浒传》《红楼梦》《道德经》等 , 也许会让人很奇怪 , 内容更不用说了 , 可能老子、孔子、曹雪芹都会郁闷的!相反 , 许多世界名著如《红与黑》《飘》《基督山伯爵》等等 , 读起来那么优美 , 因为是翻译者用汉语修辞进行了加工——一个汉语高手决定一部翻译作品的好坏 , 如果翻译不好 , 按英文修辞表达 , 就显得不伦不类了——这也是我国许多经典反而很难获奖推广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