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如何发现账外账,一旦被税务稽查( 五 )


A、 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 , 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 , 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某些单位历年有些相对稳定的收入 , 突然在财务账上 消失了;还有的单位某些收入年年有增加 , 而骤然减少了 , 如果将这些问题查个水落石出 , 这些收入则往往进入了“账外账” 。因此 , 在检查“账外账”时 , 首先要 搞清楚该单位的业务收入情况 , 包括正常业务收入和非正常业务收入;再看该单位财务账上是否有这些收入 , 账上收入是否与实际收入相符 。
B、比较本期各月各种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 , 分析其趋势是否正常 , 是否符合被查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 , 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C、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以及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及其产品毛利率 , 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同类产品毛利率变化情况 , 注意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 , 并查清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 。D、分析不合理支出 。
在查账工作中 , 若发现来历不明的支出时 , 要追根求源 , 如账面上记载供销人员多次到某地出差 , 但没有与该地发生业务往来 , 我们稽查人员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账外账”了 。E、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 分析成本费用中运费、劳务费的含量是否正常 , 如偏高则应进一步核实 。因为 , 纳税人会考虑用最小的支出使其非法或者超限额支出合法化 , 如:非法取得地税开具的运费发票、劳务发票虚列成本套取资金、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
F、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内各个月份生产成本总额及其单位成本、制造费用总额及其构成 , 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产供销(或:进销存)分析 。特别是:a、根据产品的配方(产品配料单)所列生产某种产品耗用各种材料的比例 , 用企业一种(或几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计算出应生产的产量;b、根据单位产品包装物的耗用量 , 用实际包装物的耗用量计算出应生产的产量;c、根据单位产品燃料或动力的耗用量 , 用燃料或动力的实际耗用量计算出实际生产量;d、根据产品的出品率计算出产品的生产量用计算出的产量与账载产量相比较;e、对特殊行业根据投料的标准 , 通过生产产品的图纸计算出边角余料的体积 , 然后根据所用材料的比重即可计算出边角余料的重量 , 与账面记载边角余料的重量相比较;f、 对一些特殊产品生产企业 , 可从考核成品率或合格率着手 , 查询副品、残次品、下脚料的数量 , 然后与入账的数量相比 。
如:在查一个印刷器材企业时 , 该企业的原 材料主要是铝 , 产成品为PS版——彩印企业需要的感光版 。对于该企业 , 我们就根据以上思路找出以下两个关键计算式:产成品(面积)数量=原材料铝的投入量÷铝的比重÷产成品的厚度×(1-损耗率) 边角余料的重量=原材料铝的投入量×损耗率g、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内各个月份工资费用的发生额 。
特别是:a、对计件工资环节的分析 , 根据单位产品工资的耗用量 , 用实际发放的工资量计算出生产量;b、对销售大包干方案中规定的销售量和工资的比例 , 用实际发放的工资量计算出产品销售量;c、管理人员的月工资数额、年度工资总额、年终分红、股利分配等进行分析 , 有的企业为了少缴个人所得税 , 账面上记载的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股利分红很少 , 但其个人消费支出与其账载收入明显不符 , 是否有“账外账”就不言自明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