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关于学校上公开课的通讯怎么写

公开课的实质是:通过上公开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专家和同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改进;通过听公开课学习同仁的长处 。说实话,听一堂公开课、自己上一堂公开课、再参与评一堂公开课,对教学经验的提高,收获是很大的 。
已经学过的新课如何进行上公开课?

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关于学校上公开课的通讯怎么写


【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关于学校上公开课的通讯怎么写】换个角度教旧课其实很美:把旧课当作原点,可以发出无数射线!一. 要想上公开课,还非要用这一课,可以这么处理:1. 如果在自己的班级里上课,可以上成高质量的复习课 。原来上课侧重你的“精讲”,这次课不妨考虑让学生“多练” 。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学生往往“能听懂课,不会解题” 。你原来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你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你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你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 。
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那就要求你在这次公开课上废除满堂灌,让学生多练,把课堂还给学生 。2. 如果在自己的班级里上课,可以“浅问题深教” 。拿我的语文课为例 。语文课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从重理解课文内容转移到重理解语言文字,从重知识讲解转移到重语言实践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唤醒学生的语言天赋和表达欲望,真正实现向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回归,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浅文深教”的课堂教学 。
以课例《一双手》为例,通过大量的语言训练,引领学生将这篇文字浅显、结构简单、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读出了“平中见奇”,读出了一双手“代表的职业身份,映射出的性格特征,照射出的美好精神世界”,培养了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教会了学生“浅文深读” 。浅显的语言文字背后,一定还有学生读不出的东西,正如叶圣陶所说“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因此,如何引领学生领会这“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是这篇课文“浅文深教”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3. 如果在自己的班级里上课,可以上成拓展课 。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自己寻找教学资源,自主开发的课程 。拓展课程的产生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教材存在不足或问题,为弥补不足或解决问题,而延伸出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机补充 。是学科教师通过课堂去解决这个学科的不足和问题的 。教学内容可以按照教学需要随机创生,切入点往往较小,走的是短平快路线,实施比较灵活,束缚少,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