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军仓在哪里,小社区托起大就业平原县采纳政协建议

三国时期,刘备坐镇平原郡在现在的山东省德州市东南部,离德城区35公里 。隋末农民起义根据地瓦岗寨其实是在现在的浚县大伾山一带 。听平原人说现存有古迹石碑"龙门"书法,二字为狂草一笔一气呵成 。为使平原城免遭战乱灾祸,刘、关、张三兄弟趁深夜逃出了平原郡 。
关中的北大门萧关,到底在哪里?

平原军仓在哪里,小社区托起大就业平原县采纳政协建议


的确!按照题主所问,萧关至今都没有公认的方位 。萧关有许多种说法,如陇山关说、瓦亭关说、三关口说、硝河城说、开城说、古城说、固原城北十里铺说、海原县石硖口、同心县的红古城、环县说等 。如果非要纠结萧关的具体地址,那么大福读史只能回答:萧关是历代王朝西北边防要地,它的设置是随着匈奴、突厥、吐蕃、党项、蒙古等不同族群的入侵路线而选择的,但是大致都跳不出两大通道 。
抛开萧关的具体设置地,关于以上萧关的争议地,如果翻来地形图,再将其代入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普遍都分布在四个地区附近——环县,平凉,固原,同心 。实际上,这四个地方都处在陕北高原的河谷中 。固原、同心位于清水河谷,平凉位于泾水河谷,历史上的汉萧关、唐萧关、宋萧关都位于此一路;环县则位于泾水河上游的马莲河河谷,这也是历史上秦萧关的遗址所在地 。
对比马莲河一路,清水河—泾水一路则更为重要 。依照图中所示,六盘山以西、同心——环县以北自古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一者:六盘山以西方向的少数民族若要入侵关中,则必须经过清水河与泾水和连接之处,然后他们或者顺着泾水直达关中、或直下陇县到达今凤翔地区(西汉时的回中宫即在陇县之北,故而人们又把自陇县至凤翔的通道称为回中道) 。
北宋反击西夏修筑的平夏城二者:同心——环县以北的少数民族若要入侵关中则经常会经过清水河流域,他们所看重的即是清水河河谷水草丰美,地形开阔有利于骑兵奔驰 。当然,环县一路亦是防范之一,但是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难行 。历史上无论是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和吐蕃、宋朝时的西夏党项都偏向走清水河——泾水或六盘山——泾水或六盘山——回中道 。
三国时期,刘备坐镇平原郡,平原郡在哪里?
平原军仓在哪里,小社区托起大就业平原县采纳政协建议


你好,我是德州水上泉城,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三国时期,刘备坐镇平原郡在现在的山东省德州市东南部,离德城区35公里 。今天很巧有幸出差去了一趟平原县 。听平原人说现存有古迹石碑"龙门"书法,二字为狂草一笔一气呵成 。用笔流畅,气势逼人,堪称绝笔书法,留传至今 。“龙门”二字究竟出于谁手,说法不一:有说刘备亲题,有说张飞所书,也有旧志“内阁中书平原邑人题碑”之说等等 。
还有就是传说的张飞鞭打督邮的故事 。当时刘备坐镇平原郡,功绩和美名引起了督邮的嫉恨 。督邮借奉旨巡行为由对刘备百般侮辱 。张飞见此大怒,把督邮扯出驿馆,将其五花大绑,并用柳条鞭打其身 。此后刘备决定弃官而去,并将印授挂于督邮之颈 。督邮回去后告诉太守,发兵捉拿刘备等人 。为使平原城免遭战乱灾祸,刘、关、张三兄弟趁深夜逃出了平原郡 。
隋唐时期瓦岗寨附近是山区吗?为什么现在是平原?
平原军仓在哪里,小社区托起大就业平原县采纳政协建议


答:隋唐时期大名鼎鼎的瓦岗寨附近是属于山区的,之所以您现在看到的是平原,是因为您看到的是一个假的瓦岗寨 。这假的瓦岗寨,就是位于滑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的瓦岗寨乡政府所在地 。这个地方,东边是大广高速和213省道,南边是新荷铁路,307省道直接横穿而过,的的确确是平原地区,一马平川,四通八达 。稍微动脑子想想,古代农民起义军要斫木为兵、举旗跟朝廷对着干,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四面受敌的平原地带为根据地呢?必须是聚啸山林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