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章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官职

那么,老子《道德经》中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跟这句成语的意思,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就需要对整个的道家思想,以及第七十三章的全部内容了解之后,才能知道老子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了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跟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凡是用成语的意思来理解《道德经》的,肯定都是错误的! 。
老子第七十三章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如何理解?
老子《道德经》中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跟我们常说的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虽然只有一个近义字的差别,但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根据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以及傅奕等版本的校对,传世的王弼、河上公诸本中的“是以圣人犹难之”,显然是后人添加的,“繟然而善谋”也应该作“默而善谋”,具体的考证请参阅《“天网恢恢”的本意并不是针对犯罪分子,而是另有深意》一文 。
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虽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但成语中的“天网恢恢”,是形容老天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一样,把每一个人都网在里面;“疏而不漏”表示这张天网看上去很疏,疏得连网绳都看不到,但这张无形的天网却不会漏失任何一样东西 。这句成语,表示老天是不会放过坏人的,任何一个犯罪作恶的人,无论逃到哪里,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
那么,老子《道德经》中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跟这句成语的意思,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就需要对整个的道家思想,以及第七十三章的全部内容了解之后,才能知道老子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了 。根据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西汉竹书,以及傅奕、王弼、河上公等版本校正后的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告诉我们,道是先于宇宙天地而存在的,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道自身的形体是虚无缥缈无形无状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却是能生万物生生不息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才不厌其烦地要求人也要效法天道的虚无,要做到柔弱、处下、不争、若谷等等,用第七十三章的话来说,就是要勇于不敢 。
老子说的勇于不敢,并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怕这怕那,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因为老子所讲的是道,道并不是具体的方法手段,如果把勇于不敢当成了一种方法手段来使用,那就是把道当成了术,肯定是不对的 。勇于不敢就是效法天道的虚无空灵,就是让自己也能达到道的境界,这是一种修养,是产生智慧的基础 。勇于不敢,就是要抛开自我的情绪私欲,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像天道一样的空灵,只有在这样的无我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才能让自己获得智慧 。
有了智慧,就能够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然后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手段,最终把事情做对做好,通过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获得利益,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果,有人像成语“齐人攫金”一样,看见了别人手上的金子就直接伸手去拿,而不是通过无我、看清、做对、双赢来达到目的,那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见了利益就直接伸手去拿,这就是勇于敢者,其结果必然是害了自己;学道之人通过无我、看清、做对来得到利益,中间多了一个无我的过程,这就是勇于不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