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水稻基地在哪里,一年的产量有多少啊

近年来,袁隆平团队仍在培育耐盐海水稻 。海水稻不代表要种在沙滩上 。中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 。盐碱含量高,不适合常规粮食品种生存,也不适合其他植物 。如果海水稻的问题能被克服,它能为我们国家增加许多土地面积 。这个数据表明,我国南方籼稻区种植的水稻80%是杂交水稻 。
袁隆平老先生搞出来的水稻都种在哪里了,一年的产量有多少啊?
袁隆平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培育的杂交水稻实际效果并不突出,抗病性不如谢华安院士的“汕优63” 。1991年版的《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书列出了23个杂交水稻组合,在1980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里,只有“南优2号”为袁隆平院士的成果 。此书由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主编,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院士,
但是由于“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抗病性比较差,所以实际上“南优2号”从来没有大面积推广过 。我这里大概梳理一下我国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都是谁培育的:第一代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是“汕优63”,这是谢华安院士培育的;当时因为其他各种杂交水稻组合都存在各种问题,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杂交水稻被各省封存,直到谢华安院士的“汕优63”出现,杂交水稻才开始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
第二代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是“两优培九”,是由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邹江石教授培育的,从2002年开始,“两优培九”取代了“汕优63”,开始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 。进入21世纪后,经过我国农业科学家不懈努力,常规稻的产量逐渐追上杂交水稻,而且口感比杂交水稻好得多,所以2010年开始全国多数地区种植的都是常规水稻,
袁隆平去世后,他留下的研究团队还能在水稻产量上有新的突破吗?
【袁隆平的水稻基地在哪里,一年的产量有多少啊】虽然我并非专业,但是很多科研都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中国杂交水稻进行到这个地步,我个人敢说产量还会提高,虽然袁老病逝令人哀痛,但粮食产量增加的背后还有很多很多专家学者在努力 。培育新品种一直是人类在驯化谷物中做的,据传清朝康熙都曾自己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自己也培育水稻品种,当然这种水稻品种最后到底有没有推广开来我们先不说,但是总是有人在尝试这样的事情,
粮食产量和三个事有关,其实前两个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土地面积、光照面积,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阳光是不行的,而植物生长又受限于土地,没有土地也是不行的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民间的动乱很多,为啥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粮食,现代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几十年前很多人连一天吃3顿饭都是个问题,这也是很多人感觉过去没啥肥胖的人,连吃饱都是问题,你还想肥胖,所以古代武将们膀大腰圆,那是靠钱堆起来的食物喂出来的!我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在明朝末大概就有2亿人,在清朝年号称4万万5千万同胞 。
虽然在二战中,我国人口损失也很严重,可是总的技术也很大,在技术不足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垦新的土地 。最好的例证就是北大仓、新疆的建设兵团,喂我国开垦了大量的土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粮食的问题,可是在新时代,我们的追求又变了,那就是要守住绿水青山,为后代保存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很多地方都退耕还林还湖还山地,发展多样的农业 。
但是以曾经的北大荒、一段时期内的北大仓、黑龙江的黑土地地区,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部分退耕还林,可是自那之后粮食产量保住了,还有增产的趋势,至今北大仓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也就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缩减,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培育新品种来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近些年,袁隆平团队还在培育耐盐碱的海水稻,海水稻不是说它需要种植在海滩,在国内有十分广泛的盐碱地,盐碱含量高不适合常规的粮食品种生存,同时也不适合其它植物生存,如果可以攻克海水稻的问题,又可以为我国增加很多产量的土地面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