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990百帕是什么概念,气压1015hpa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请好心人解答一下

本文目录一览

  • 1 , 气压1015hpa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请好心人解答一下
  • 2 , 气压在990hp是高还是低
  • 3 , 990百帕是什么意思
  • 4 , 珠穆朗玛峰顶的气压大约是多少
  • 5 , 980百帕什么意思
  • 6 , 钓鱼最好的气压是多少
  • 7 , 多少百帕是什么意思
  • 8 , ps1barkpa是什么单位
  • 9 , 如什么800百帕 700百帕 这个 百帕 是什么意思
  • 10 , 台风中心气压1000百帕是高还是低
  • 11 , 995百帕算低气压吗
  • 12 , 气压单位mbmbarhPa是什么意思
  • 13 , 有关气压概念的问题
1 , 气压1015hpa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请好心人解答一下101.5千帕(原本是1015百帕 , 但国际单位是千帕)【气压990百帕是什么概念,气压1015hpa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请好心人解答一下】
气压990百帕是什么概念,气压1015hpa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请好心人解答一下


2 , 气压在990hp是高还是低一标准大气压为1.01×105Pa , 相当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 能支持大约10.3m高的水柱 。你写的气压单位hp是不是错了?
气压990百帕是什么概念,气压1015hpa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请好心人解答一下


3 , 990百帕是什么意思995百帕是低气压!标准大气压 ,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 , 其值为101.325kPa 。
气压990百帕是什么概念,气压1015hpa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请好心人解答一下


4 , 珠穆朗玛峰顶的气压大约是多少3700米左右是700百帕5800米左右是500百帕 , 越到上面气压随高度降低越快(上面空气薄) , 所以5800+2000米气压小于500-200=300我记得200百帕高度小于800米 , 100百帕好像大于9000米 , 所以应该在200~100之间因为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 海平面的大气压大约是101300pa,所以珠穆朗玛峰顶的气压大约是32000pa,水在上面只要73.5度即可沸腾5 , 980百帕什么意思百帕是一个气压单位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 , 今后气压单位既可用“百帕” , 也可用“毫巴” , 两者暂时并用 , 最后逐步统一使用“百帕” 。简写符号hPa , 即为100个帕 , 正好与1毫巴相等气压980百帕 , 说的是气压的压强是980百帕6 , 钓鱼最好的气压是多少990-1005百帕一般来说 , 气压在990-1005百帕之间宜钓鱼 , 低于990百帕水中缺氧 , 鱼很难钓 , 钓底鱼更没戏 , 应钓浮钓半水试运气 , 高于1005百帕鱼少食少动不聚群 , 也很难有好的收获 。一年四个季节 , 气压和昼夜温差这个两个指标它们决定着你今天的鱼货 。鱼货与钓场环境没有太大的关联 , 但是气压指标不理想的话 , 没有别的办法来规避或补救 , 只能收竿回家 。气压在990-1005百帕之间为最好 , 假如低于990百帕水中缺氧 , 鱼在水里不舒服 , 没有食欲 , 鱼开始上浮 , 这个时候钓鱼没戏 , 可以改浮钓或者半水 。高于1005百帕的时候鱼少食 , 少动 , 就算窝里有鱼也不一定会咬钩 , 也很难有好的收获 。当气压在升高的过程当中 , 尤其是连续升高了两天的情况下 , 这时的鱼儿是会疯狂地咬钩 , 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去钓鱼 , 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在气压降低的时候对钓鱼就更加的不利了 , 如果出现两天连续在降低的情况下 , 就不要再选择出去钓鱼 , 等气压恢复正常了在去钓吧 。7 , 多少百帕是什么意思多少百帕是大气压强的意思 。大气有重量 , 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重量叫大气压内强 , 简称气压 。容表示气压的单位 , 习惯上常用水银柱高度 。例如 , 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的重量 , 它相当于一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气压力 。由于各国所用的重量和长度单位不同 , 因而气压单位也不统一 , 这不便于对全球的气压进行比较分析 。因此 , 国际上统一规定用“百帕”作为气压单位 。测量技巧利用托里拆利管来测定大气压的一种装置 。玻璃管底部的水银槽是用一个皮囊所代替 , 并附有可以调准的象牙针使其指示水银面 , 叫做“福廷式水银气压计” 。在玻璃管外面加上一个金属护套 , 套管上刻有量度水银柱高度的刻度尺 。在水银槽顶上另装一只象牙针 , 针尖正好位于管外刻度尺的零点 , 另用皮袋作为水银槽底 。使用时 , 轻转皮袋下的螺旋 , 使槽内水银面恰好跟象牙针尖接触(即与刻度尺的零点在一水平线上) , 然后由管上刻度尺读出水银柱的高度 。此高度示数即为当时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8 , ps1barkpa是什么单位巴(符号bar)是表示压力的单位 , 1 bar(巴) = 100,000 Pa(帕) = 100 kPa(千帕) 。它不属于国际单位制或厘米-克-秒制 , 但接受与国际单位并用 。巴和毫巴的概念由英国气象学家Napier Shaw先生于1909年发明 , 于1929年为国际所接受 。因为巴与大气压力相似 , 所以被广泛用于描述压力 。它在欧洲联盟国家里律法上被承认 。“巴”源自希腊语:β?ρο?(baros) , 意思是重量 。巴的官方符号是“bar” , 而不推荐使用以前的符号“b” , 但是还是经常见到用“mb”而不是推荐使用的“mbar”表示毫巴 。气压通常以毫巴作单位 , 如标准大气压被定义为1013.25毫巴(百帕) , 等于1.01325巴 。毫巴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 虽然各国官方都渐渐过渡到其实数字是一样的国际单位:hPa(百帕) 。但因为在其他领域里基本上很少会用到表示壹佰的“hecto”前缀所以通常会用“千帕”代替 。如加拿大的天气预报中 , 就通常使用kPa(千帕)作为单位 , 也作cbar(厘巴) 。巴和毫巴被定义为:1 bar(巴) = 100,000 Pa(帕) = 100 kPa(千帕) = 1,000,000 dyn/cm2(达因/平方厘米)1 mbar(毫巴) = 0.001 bar(巴) = 0.1 kPa(千帕) = 1 hPa(百帕) =1,000 dyn/cm2(达因/平方厘米)(帕斯卡等于一牛顿每平方米)换算1 bar = 100 kN/m2 ≈ 1.0197 kgf/cm21 mbar = 100 Pa = 1 hPa = 0.1 kPa9 , 如什么800百帕 700百帕 这个 百帕 是什么意思是气压单位 ,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 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气压不仅随高度变化 , 也随温度而异 。气压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大气压的缩写 。是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大气压 , 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气压取决于海拔高度、温度等等 。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水平方向 , 大气压力的差异导致空气流动 。一种气压单位 , 通常用来表示水银柱的高度 。扩展资料:海平面上的平均气压约为101.325千帕斯卡(相当于76厘米汞柱) , 这个气压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 。此外 , 在化学计算中 , 压力的国际单位是“ATM”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 , 1.01325巴 , 或76厘米汞柱 。气压的区域差异是造成气象变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气压是天气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在地球上 , 源是大气中空气的重力 , 正常的空气压力是1公斤/平方厘米 。上面的大气更薄 , 那里的空气比低层的空气重力更小 , 所以高层的气压比低层的气压低 。例如 , 高山中的气压比海平面的气压低 。人们使用气压是指利用压缩气体来传递能量进行工作 , 利用气压作为动力 , 简单说就是利用压缩空气通过气压使压力缸、压力马达等成为动力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压10 , 台风中心气压1000百帕是高还是低台风中心气压1000百帕是高 。台风中心气压越低 , 风速越大 , 台风级别也就越高 。1000百帕台风的风速在20米每秒左右 。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 , 因为那里温度高、湿度大 , 又热又湿的空气大量上升到高空 , 凝结致雨 , 释放出大量热量 , 再次加热了洋面的空气 。洋面因大量热量又蒸发出大量水汽 , 上升到高空 , 温热空气以更大的规模迅速上升 。这样往返循环 , 便渐渐形成了1个中心气压很低、四周较冷、空气向低气压大量汇集的气旋中心 。因为这种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 , 所以又称它为“热带气旋 。”在一般情况下 , 热带气旋并不一定都能发展成台风 , 只有当热带气旋继续不断得到更多高温空气的补充 , 并在气旋的上空形成1个强有力的空气辐散区 , 使从低层上升到高空的暖湿空气不断向四周辐散出去 , 这时 , 热带气旋就可能发展为台风 。算是高的吧 台风中心气压越低风速越大 , 台风级别也就越高 1000百帕台风的风速在20米每秒左右超强台风气压都保持在935百帕左右,强台风气压都保持在945-960百帕 , 台风气压都保持在965—975百帕 , 强热带风暴气压都保持在980-990百帕 , 热带风暴气压都保持在995-1000百帕 , 热带低压气压都保持在1005-1010百帕这个气压 风不算大中心气压低于975百帕(33米/秒) , 就达到了12级台风标准 。低于900百帕(70米/秒) , 就达到了5级飓风标准 。台风中心气压和风速大体上可以这样近似推断: 气压(百帕) 风速(米/秒) 8708588080890759007091065 92060930559405095045 96040970359803099025 100020 台风中心实际上是低气压中心 , 标准的大气压是101千帕 , 而台风中心气压多在90至一百千帕/11 , 995百帕算低气压吗995百帕是低气压 。标准大气压 ,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 , 其值为101.325kPa 。压强的单位 , 记作atm 。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 , 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 。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 。1标准大气压=101325 N/㎡ 。(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100kPa=0.1MPa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有关 。在不同时间 , 同一地方的大气压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知道 , 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 当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时 , 空气密度要变小 , 大气压也随着降低 。一般说来 , 阴雨天的大气压比晴天小 , 晴天发现大气压突然降低是将下雨的先兆;而连续下了几天雨发现大气压变大 , 可以预计即将转晴 。另外 , 大气压的变化跟温度也有关系 。因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变小 , 所以气温高时大气压比气温低时要小些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 。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 , 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 , 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 , 当温度为0℃时 , 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既然是“标准” , 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 。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kg/m^3 , 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3N/kg 。于是可得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水银=ρ水银gh=13.595×10^3kg/m^3×9.80672N/kg×0.76m=1.01325×10^5Pa 。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 , 记为1atm 。国家标准GB1920-80 标准大气(30公里以下部分)规定:选取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 , 其30公里以下部分作为我国国家标准 , 30公里以上部分可参考使用 。标准重力加速度g=9.80665 N/kg , 海平面绝对温度T=288.150 K , 海平面空气密度ρ=1.2250 kg/m^3 。在最近的科学工作中 , 为方便起见 , 有另外将1标准大气压定义为100kPa的 , 记为1bar 。故提到标准大气压 , 也可以指100kPa 。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初中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 , 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 , 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对这段叙述 , 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 , 笔者认为 , 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 。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 , 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 。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 , 还含有水汽和尘埃 。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 , 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 。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 。其实 , 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 , 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 , 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 。在相同状况下 , 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 。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 。应当说 , 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 , 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 , 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 。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 , 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 , 那么 , 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 , 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 。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 。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 , 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 。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 , 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 。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 , 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 。这样 , 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 , 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 , 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就阴天与晴天而言 , 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 , 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 。我们知道 , 气体分子的“碰撞”是产生气体压强的根本原因 。因而对大气压随空气湿度而变化的问题 , 我们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释 ,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 ,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仅考虑其大小)由此可见 , 平均质量大的气体分子 , 其平均动量也大(有的文献中所言:“干空气的平均速度也大于湿空气” , 是不正确的) 。而对相同状况下的干空气与湿空气来说 , 由于干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质量都比湿空气要大 , 且干空气分子的平均动量也比湿空气大 , 因而湿度小的干空气压强也就比湿度大的湿空气大 。当我们给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加热的时候 , 则其压强当然也会增大 。而对大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 。当某一区域的大气温度因某种因素而升高时 , 必将引起空气体积的膨胀 , 空气分子势必要向周围地区扩散 。温度高 , 气体分子固然会运动得快些 , 这将成为促进压强增大的因素 。但另一方面 , 随着温度的升高 , 气体分子便向周围扩散 , 则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数就要减少 , 从而形成一个促使压强减小的因素 。而实际的情况乃是上述两种对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至于这两种因素中哪个起主要作用 ,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 。我们说 , 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 , 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 , 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 , 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 , 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 。而由此可见 , 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 , 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应当指出 , 这里所说的扩散 , 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 。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 , 这是不妥的) , 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由于地球上的大气总量是基本上恒定的 。当一个地区的气温增加时 , 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地区温度的降低 , 这就为高温处的空气向低温处扩散带来了可能 。而扩散的结果常常是高温处的气压比低温处低 。当我们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盛夏时 , 南半球却是接受太阳热量最少的严冬 。这时 , 由于北半球的空气要向南半球扩散而使北半球的气压较南半球要低 。而由于大气总量基本不变 , 则此时北半球的气压就低于标准大气压 , 南半球的气压当然也就会高于标准大气压 。同样 , 空气的反方向扩散又会使北半球冬季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因而 , 在北半球 , 冬季的大气压就会比夏季要高 。当然 , 大气压的变化是很复杂的 , 但对中学课本上的说法作上述解释还是可以的很详细啊 。大气压一般表示为:1.01×105 。家用高压锅压力一般在1.7×105(114C),或兼带1.5×105(110C)、1.3×105(106C) 。在不同的季节 , 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条件下 , 地球上方大气压的值有所不同 。本文择取大气压的五种主要变化 , 做一些分析讨论 , 供参考 。地势变化从微观角度看 , 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n;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 , 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 , 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 。所以在地球表面 , 随地势高度的增加 , 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 。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 , 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μ=p0gh/RT (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 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 , 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 R为普适气体恒量 , 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 , h为气柱高度)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 , 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 , 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 , 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在2km以内 , 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 , 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 。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 , 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 , 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纬度变化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 , 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 。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 , 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 。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 , 这是不正确的 。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8.966 , 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18.106 , 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 。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 , 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 , 由赤道到两极 , 随地理纬度的增加 , 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 , 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 , 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 , 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 , 可近似看成干空气 , 所以由赤道向两极 , 随地理纬度增加 , 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 , 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日变化对于同一地区 , 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 , 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 , 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 。一天中 , 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最高值出现在9~10时 。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 。导致大气压日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大气的运动;二是大气温度的变化;三是大气湿度的变化 。日出以后 , 地面开始积累热量 , 同时地面将部分热量输送给大气 , 大气也不断地积累热量 , 其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当温度升高后 , 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 , 在下午15~16时 , 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 , 同时大气的湿度也达较大值 , 由于此二因素的影响 , 导致一天中此时的大气压最低 。16时以后 , 大气温度逐渐降低 , 其湿度减小 , 向上的辐散运动减弱 , 大气压值开始升高;进入夜晚;大气变冷开始向地面辐合下降 , 在上午9~10时 , 大气辐合下降压缩到最大程度 , 空气密度最大 , 此时的大气压是一天中的最高值 。年变化同一地区 , 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其大气压的值也有所不同 。这叫大气压的年变化 。大气压的年变化 , 具体又分为三种类型 , 即大陆型、海洋型和高山型 。其中海洋型大气压的年变化刚好与大陆型的相反 。通常所说的“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 指的就是大陆型大气压的年变化规律 。下面对此略做分析(另外两种情况不做讨论) 。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一个开放没有具体疆界的空间之内 , 这就使它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有着很多区别 。夏天 , 大陆中的气温比海洋上高 , 大气的湿度也比较大(相对冬天而言) , 这样大陆上的空气不断向海洋上扩散 , 导致其压强减小 。到了冬天 , 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低 , 大陆上的空气湿度也较夏天小 , 这样海洋上的空气就向大陆上扩散 , 使大陆上的气压升高 。这就是大陆上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的原因(大气温度也是影响大气压的一个因素 , 但在这里决定大气压变化的因素不是气温 , 而是大气的流动及大气的密度) 。气候变化大气压随气候变化的情况比较多 , 但最为典型的就是晴天与阴天大气压的变化 。有句谚语叫“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 , 反映的就是大气压的这一变化规律 。通常情况下 , 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 , 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 , 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 , 云层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样 , 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 , 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向外扩散 , 使空气的密度减小 , 同时阴天地区大气的湿度比较大 , 也使大气的密度减小 。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 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12 , 气压单位mbmbarhPa是什么意思mb=mbar 毫巴(=百帕)mbar 毫巴(=百帕)hPa 百帕1百帕=1毫巴=3/4毫米水银柱1Kpa=10百帕=7.5毫米汞柱=7.5mmhg1Bar=0.1MPa=1000mba=1000hpa=100*7.5mmhg=75mmhg=1个大气压扩展资料压力换算关系:1达因/平方厘米(dyn/cm2)=0.1帕(Pa)1托(Torr)=133.322帕(Pa)1毫米汞柱(mmHg)=133.322帕(Pa)1毫米水柱=9.80665帕(Pa)1工程大气压=98.0665千帕(kPa)1千帕(kPa)=0.145磅力/平方英寸(psi)=0.0102千克力/平方厘米(kgf/cm2)=0.0098大气压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气压单位1、气压也就是气体的压力,国际单位是帕,常用的还有MPa,1MPa=10^6帕 。2、但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习惯用公斤来表示:1公斤约等于0.1MPa,也就是10^5帕 。3、常用单位有:巴(bar),帕斯卡(Pa),标准大气压 (atm),毫米汞柱(托) (mm Hg、Torr)补充:1、1bar=100,000Pa=0.98692327atm=750.06168mm Hg 。2、1Pa=1N/m^2 1MPa=1N/mm^2 。3、1 Torr = 133.3 Pa 。4、1 Pa = 7.5*10-3 Torr 。5、1 Torr = 1 mmHg 柱1Torr = 1/760 大气压 。mb=mbar 毫巴(=百帕)mbar 毫巴(=百帕) hPa 百帕 1百帕=1毫巴=3/4毫米水银柱 1Kpa=10百帕=7.5毫米汞柱=7.5mmhg1Bar=0.1MPa=1000mba=1000hpa=100*7.5mmhg=75mmhg=1个大气压mb=mbar 毫巴(=百帕)mbar 毫巴(=百帕)hPa 百帕1百帕=1毫巴=3/4毫米水银柱1Kpa=10百帕=7.5毫米汞柱=7.5mmhg1Bar=0.1MPa=1000mba=1000hpa=100*7.5mmhg=75mmhg=1个大气压扩展资料气压也就是气体的压力 , 国际单位是帕 , 常用的还有MPa , 1MPa=10^6帕 。基本介绍常用单位有:巴(bar) , 帕斯卡(Pa) , 标准大气压 (atm) , 毫米汞柱(托) (mm Hg、Torr) , 千克力每平方厘米(kgf/cm2)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气压单位压强单位 inhg 英寸汞柱 mmhg 毫米汞柱 mbar 毫巴(=百帕) hpa 百帕 1百帕=1毫巴=3/4毫米水银柱 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 约为1013.25百帕斯卡(760毫米水银柱) , 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13 , 有关气压概念的问题越往上空气越稀薄 , 对于水平面上的压力也就越小 , 压力越小压强当然也就小了 。气压 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通常用所测高度以上单位截面积的垂直大气柱的重量表示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 、大气密度等有关 , 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 。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年之中 , 冬季比夏季气压高 。一天中 , 气压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 , 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 , 还有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次低值 , 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 。气压日变化幅度较小 , 一般为0.1~0.4千帕 , 并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气压变化与风、天气的好坏等关系密切 , 因而是重要气象因子 。通常所用的气压单位有帕(pa)、毫米水银柱高(mm·hg)、毫巴(mb)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00帕=1毫巴≈3/4毫米水银柱高 。气象观测中常用的测量气压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气压计 。101.325千帕的气压(760毫米贡柱) , 称为标准大气压 , 它相当于在重力加速度为9.80665米/秒2 , 温度为0℃时760毫米垂直水银柱高的压力 。压强定义或解释①垂直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压力 。②物体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 , 简称帕 , 即牛顿/平方米 。压强的常用单位有千帕、标准大气压、托、千克力/厘米2、毫米水银柱等等 。(之所以叫帕斯卡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3)公式:p=f/sp表示压强 ,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 符号pa)f表示压力 , 单位牛顿(n)s表示受力面积 , 单位平方米(4)说明①不少学科常常把压强叫做压力 , 同时把压力叫做总压力 。这时的压力不表示力 , 而是表示垂直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所以不再考虑力的矢量性和接触面的矢量性 , 而将压力作为一个标量来处理 。在中学物理中 , 为避免作用力和单位面积作用力的混淆 , 一般不用压力来表示压强 。②应力和压强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因而变形时 , 在它内部任一截面的两方即出现相互的作用力 , 单位截面上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应力 。一般地说 , 对于固体 , 在外力的作用下 , 将会产生压(或张)形变和切形变 。因此 , 要确切地描述固体的这些形变 , 我们就必须知道作用在它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个分量的效果 。这样 , 对应于每一个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个互相垂直的面 , 应力f/a有九个不同的分量 , 因此严格地说应力是一个张量 。由于流体不能产生切变 , 不存在切应力 。因此对于静止流体 , 不管力是如何作用 , 只存在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又因为流体的各向同性 , 所以不管这些面如何取向 , 在同一点上 , 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相同的 。由于理想流体的每一点上 , f/a在各个方向是定值 , 所以应力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 , 有时称这种应力为压力 , 在中学物理中叫做压强 。压强是一个标量 。压强(压力)的这一定义的应用 , 一般总是被限制在有关流体的问题中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若用p表示压强 , 单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对于压强的定义 , 应当着重领会四个要点:1.受力面积一定时 , 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2.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 , 若受力面积不同 , 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 。受力面积小时 , 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 , 压强小 。3.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 , 跟支持面面积大小无关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4.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 。压力的单位是牛顿 , 踉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 。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 , 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 , 称“帕斯卡” , 简称“帕” 。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3)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ρgh式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用kg/m3(千克/立方米);g=9.8n/kg;h是液体内某处的深度,单位用m; p为液体压强,单位用pa.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ρ、深度h有关,跟液体重、体积、底面积大小等其他因素都无关.由公式p=ρgh还可归纳出:当ρ一定,即在同一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在不同的液体中,当深度h相同时,液体的压强p与液体密度ρ成正比.(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如果只装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船闸就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大气压强(1)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能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还可说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3)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大小.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量结果和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如果实验时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水银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这个高度是由当时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为76cm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