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曾国藩传,唐明浩


《曾国藩家书》值得看吗?

唐浩明曾国藩传,唐明浩


曾国藩被誉为清末中兴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为清王朝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其教育思想如瀚海遗珠,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实际上,曾国藩在学问和事业上的成就,既体现出其做人的品行、态度和胆识,也体现出其做事的眼光、方法和路径 。曾国藩是传统伦理纲常的卫道者,一生志向高远,注重提高个人修养,自拔于流俗,克己立身,注重家训家风建设,以家书为媒介,勉励家中子弟,在教育后代方面取得了成功 。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千千万传世文字中的精要部分,集中体现了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同样,《曾国藩家书》中的治学之道既是曾国藩治学经验的具体总结,又是曾国藩治学之道的生动示范 。对于《曾国藩家书》值得看的问题,先看看名人们怎么看,大家可以一目了然;接着从《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和先进性上加以说明:第一、名人对《曾国藩家书》的肯定毛泽东:在延安时,毛泽东还建议党员干部们都要读这本书 。
《曾国藩家书》编撰者唐浩明:指出:“《曾国藩家书》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钱穆:钱穆先生在论及曾国藩的治学方法和学问成就时指出:“至论学术,曾氏也有他自己一套独特之旗帜与地位 。述说近百年来之诸儒读书论,曾氏是极可注意的一人 。
”可见钱穆对曾国藩学问成就的高度评价 。第二、《曾国藩家书》的主要内容——”内圣之教、外王之道“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曾国藩遵循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之教包括学问之道和立德修身两个方面,外王之道包括处世之学和持家之方两个方面 。曾国藩的家训思想不仅时刻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对其家人和部下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内圣之教(1)学问之道首先,读书以明强为本 。
曾国藩在守父丧的一年多时间里,对自己出山办团练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反省,反省的结果是他终于明白了只靠法家雷厉风行的手段是不能成事的,必须杂糅黄老之学 。曾国藩把《中庸》中对学者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归纳为“愚必明,柔必强”六个字 。所谓“愚必明,柔必强”,就是说想要做愚公,必须明白事理;要是柔弱处世,就必须自身变强 。
其次,读书以立志为要 。曾国藩在给九弟的一封家书中提出了一个命题:“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缺一不可 。”规模远大,指的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远大的抱负 。所谓“志”,指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对某种追求的恒心和决心 。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提及做人要有志、有恒、有识,志向和恒心、胆识是经常一起提及的 。最后,关于读书的方法 。
曾国藩在书信中经常指导兄弟子侄读书,也提出了很多关于读书的方法 。其一,读书宜体察涵泳 。所谓体察,指的是将课本知识和自身实际联系起来,切身体会书中的意思 。所谓涵泳,指的是将圣贤所说的当作雨露来洗涤读书者的内心,就像雨露滋润花草树木一样 。其二,勤做读书札记 。曾国藩虽然身为朝廷重臣,但是经常在书信中指导儿子的读书学习,某次书信中要为儿子的《诗经》作指导 。
在此基础上,曾国藩传授给儿子一个读经史的具体方法,勤做读书札记 。曾国藩提到了两个做读书札记的好处:一是看到自己有新的见解的地方,就记下来自己的心得;二是遇到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将自己的疑惑记下来,以后有了新认识再将这个过程记下来 。其三,“猛火煮,漫火”法 。猛火煮就是要快速大量的阅读,刚开始读书时宜快速阅读全貌,因此“凡读书有难解者,有一字不能采访人员,不必苦求强记,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