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淘IC

你怎么看待无人便利店的开设?

IC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淘IC


(回答略长略详细 , 建议先收藏后查看~~)首先 , 我们详细梳理一下到底有多少家无人超市/便利店:家家打出的都是“无人商店”的招牌 , 每家的玩法却都不一样 。从刷码进门、刷脸进门、刷手掌静脉进门;到所谓的扫码支付、IC标签 RFID(无线射频识别) 支付、用户行为分析支付等……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一、此“无人”并非彼“无人”虽说都可以叫做无人商店 , 但“无人”与“无人”不同 。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出他们的差异 , 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衡量指标:单人/多人 , 半自动/全自动 。其中单人/多人指的是商店正常运作情况下能同时容纳的顾客数量 , 半自动/全自动则指购物最后是否需要用户主动实施结算行为 , 即是否可以“拿了就走(Just Go)” 。从图中可以看到 , 根据这两个指标我们可以将无人商店分为四大类:1)全自动+多人:亚马逊Amazon Go、阿里淘咖啡此象限中的两个玩家都是花重金打造了整套落地的解决方案 , 不仅能够实现“无需支付 , 拿了就走”的全自动化支付流程 , 而且能在店内容纳多名消费者同时购物 。
二者都是靠绑定账号进行刷码进门(以现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发达程度来说 , 做成“刷脸进门”也不是难事) , 扣费也都是靠金融账户绑定网站账户扣费 , 但各自的支付识别方案有所不同 。其中亚马逊Amazon Go的支付解决方案为摄像头+光幕/红外传感器+压力/红外传感器 , 计算出用户行为及商品的状态和位置 , 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学习 , 建立商品—动作—人的判别模型 。
这一套系统能够真正做到对用户“拿”、“放”行为的感知认知 , 非常的“黑科技”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这套系统不仅对算法能力要求非常高 , 成本也不菲 , 并且当店内人数超过20人时 , 便容易因计算量过大而失灵 。而阿里淘咖啡的支付解决方案为现在普遍使用的“IC标签+RFID(无线射频识别) ”方案 , 每样商品上都配备了一个IC标签 , 用户拿了货物之后走过一个RFIC无线射频识别隧道后 , 系统就能自动识别扣款 。
根据工程师透露 , 淘咖啡也有应用摄像头、压力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 以及用户行为模型分析 , 但是并没有用在淘咖啡的结算过程中 。目前一枚IC电子标签的成本约为人民币0.5-1元不等 , 虽然零售业是个毛利敏感型行业 , 但是跟亚马逊“估计一个茶叶蛋要买100美元才能收回成本”相比还是便宜很多的……2)半自动+多人:缤果盒子、EAT BOX、罗森便利店、7-11便利店、小e微店、北京某便利店……这一象限可谓是近几个月来最为风起云涌的一个阵营了 , 其中又以缤果盒子的超亿元融资最为引人关注 。
这一阵营中的商店也能在店内容纳多名消费者同时购物 , 但并不能做到第一象限的“无需支付 , 拿了就走” , 结算时还是需要用户主动进行支付流程的 。刷码进门或者刷脸进门的进门方式大同小异 。这些店铺的装修与普通便利店相似 , 在消费者扫码进门 , 挑选产品后 , 进行主动支付的方式有两种:一类从原理上与阿里淘咖啡类似 , 使用的“IC标签+RFID(无线射频识别) ”方案 , 但用户需要将商品摆放在制定的商品识别区进行识别结算 , 再由用户进行扫码支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