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防治,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混凝土一般容易产生几种裂缝,应怎样预防?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防治,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产生的裂缝有:温度缝、沉降缝、受力不均匀产生的裂缝等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预防的方法: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一)1、设计要求:板面负弯矩构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端跨板的阳角及短向跨度≥4200mm的内跨板的四角处,在1/4短向板跨度长度范围内,应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钢筋直径同端角板相应负筋或底筋,且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钢筋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
2、作用: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易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裂缝,重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 。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有助于减少这类裂缝 。3、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1.6条 在板边和板角部位配置抗裂的构造钢筋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二)1、设计要求: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的现浇板区域,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未配钢筋的部位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抗裂构造钢筋 。
板的洞边、凹角部位亦应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2、作用: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易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裂缝,重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现浇楼板内引起约束拉应力 。3、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1.6条 提出了配置防裂构造钢筋的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三)1、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超过规范规定时,应在施工图文件中注明所采取的有效综合措施,并应在施工交底中强调 。
外露的现浇挑檐、雨罩、天沟、挑廊等结构,应每隔12m设置一道温度伸缩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可用油膏嵌填或采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2、作用: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是结构缝的一种,目的是为减少由于温差(早期水化热和使用期季节温差)和体积变化(施工期或使用早期的混凝土收缩)等间接作用效应积累的影响,将混凝土结构分割为较小的单元,避免引起较大的约束应力和开裂 。
在采取综合措施后,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 。3、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1.1、8.1.3条 提出的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四)1、施工要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定检测和试验计划,并应经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监理(建设)单位应根据检测和试验计划制定见证计划 。
2、作用:试件留设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检测和试验计划的重要内容 。3、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3.3.7条 提出的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五)1、施工要求:现浇楼面、屋面等水平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拆模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
2、作用:连续2层或3层模板支架的拆除要根据连续支模层间荷载分配计算以及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底层支架拆除时间 。这里强调下快拆支架体系 。它能实现模板块早拆的基本原理是因支柱保留,将拆模跨度由长跨改为短跨,所需的拆模强度降至设计强度的一定比例 。所以快拆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米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按规范中构件跨度为2米的规定确定 。
3、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4.5.2条 提出治理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六)1、施工要求: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物料、安装模板及支架 。2、作用:混凝土在未达到一定强度时,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等易于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及影响混凝土后期性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