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一部充满巧合的作品 。后世对《雷雨》有很多溢美之词和过度解读 , 比如剧中的鲁大海表明了《雷雨》是一部展现阶级斗争的杰出剧作 , 我想这些评价都是出于现代人的目的 , 而非尊重历史了 。这不仅是指剧中的巧合 ,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为写而写的戏 , 它的主要目标既不是真正反思社会与人性 , 也与同时代欧洲剧作家创新形式探索艺术不同 , 它的主要目标在我看来 , 应该是曹禺在对西方戏剧有所学习后 , 摩拳擦掌 , 亲自尝试的一次“习作” 。
曹禺《雷雨》的戏剧成就?
曹禺23岁在清华创作《雷雨》 , 进而影响中国戏剧至今 , 不管怎么说 , 这都是一次天才级的创作 。《雷雨》与曹禺的出现 , 将中国话剧一举推到成熟的境地 。要知道在1933年 , 话剧在中国仍然属于摸索阶段 , 曹禺在《雷雨》中多次写到电线漏电 , 只是为了提醒现场观众不要遗落这处与结局有关的重要线索 , 因为当时的中国观众还保留着戏园子中看京戏可以随便说话、吃东西的习惯 , 缺乏对西方剧场保持肃穆的认知 。
《雷雨》是一部充满巧合的作品 。周姓和鲁姓两家人在大幕拉开时还看起来是一群正常人 , 但在三个多小时的剧情后 , 他们就乘坐着命运的过山车 , 一路冲向悲剧的结尾 。不可否认的是 , 整部剧作结构谨严、节奏张弛 , 看罢令人大感悲剧的爽快 。曹禺对典型人物的刻画 , 比如懦弱的周萍、善良的四凤、刚愎的周朴园 , 当然还有最具魅力的阴骘的繁漪 , 也都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
但是这部剧作还是有一点遗憾之处 , 这点后来曹禺也做过反思 , 就是它“太像戏了” 。这不仅是指剧中的巧合 ,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为写而写的戏 , 它的主要目标既不是真正反思社会与人性 , 也与同时代欧洲剧作家创新形式探索艺术不同 , 它的主要目标在我看来 , 应该还是曹禺在对西方戏剧有所学习后 , 摩拳擦掌 , 亲自尝试的一次“习作” 。
后世对《雷雨》有很多溢美之词和过度解读 , 比如剧中的鲁大海表明了《雷雨》是一部展现阶级斗争的杰出剧作 , 我想这些评价都是出于现代人的目的 , 而非尊重历史了 。但是仅仅是“太像戏了” , 曹禺也是格外超前了 , 毕竟直到今天 , 能单纯写好一部“太像戏了”的剧本 , 也不是哪个中国编剧都能做到 , 更何况一个23岁的大四学生 。曹禺的伟大之处在于 , 至少在建国以前 , 曹禺一直站在中国剧作的最潮头 , 到《雷雨》后的《日出》 , 他开始集中讨论社会问题;再到《原野》 , 他尝试了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剧作方式 , 与西方当时的戏剧文学发展进行了对话的尝试;再到《北京人》 , 他充分学习了契诃夫的戏剧法 , 对人、对世界的认识与创作达到了高峰 , 至今罕有中国人可及 。
《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有什么?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有哪些?
推荐阅读
- 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开场白,什么样的开场白 形容词
- 令人拍案叫绝的祝寿联,给皇上祝寿怎么写
- 经济原理学期论文的格式要求,总结学期论文怎么写
- 新任校长如何管理学校,浅谈校长如何管理学校
- 生怎么发小论文,大家都是怎么发小论文的
- 孩子自学难家长辅导烦,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地平线机器人,资本力捧的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
- 十大好看的手机壁纸,分享一组好看的手机壁纸
- 西晋时期的盗墓贼,不准
- 国内外汽车的风洞发展现状,汽车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