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为什么不往南,蜀汉为什么不向南发展

先说蜀汉为什么不向西面扩张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南中蛮夷 。首先说下当时刘禅为什么没有迁都南中,南中也是个荒凉的贫瘠之地,诸葛亮在世时尚可艰难的控制南中,如今诸葛亮已不再,这时的南中已蠢蠢欲动,甚至可以说已经不在蜀汉的绝对控制当中 。
潍坊为什么不往南发展?
奎文现在在往南发展,但正南机场限高,飞机噪音也大,机场搬迁后可能发展一下南边,作用也不大,再往南是坊子的老区,奎文说了也不算;潍城正南是白浪河水库区域,没有多少发展空间,如果从望留往南发展,位置过于偏僻,道路不多,交通不便,不如往西发展有潜力(当年如果不建滨海大学城,只建浮烟山大学城,可能还有往南发展的动力);坊子这些年往北开发了新区,几乎耗尽了资源,现在新区东西方向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西边奎文,东边高新),沟西那片开发完成后,会大面积向老区延伸,这个过程很漫长,除了北海路两边会早点,其他道路两侧土地多得是,老区十几年几乎没变,靠一个区,也没有足够发展老区的动力和能量,坊子地下还有采煤留下的采空区,不知道处理了没有,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如果从高新往南发展,得先发展起钢城街办那片,那片也要过几年才能行,毕竟那边产业不多,钢城那片位置也偏僻一些,与坊子新区一起发展可能好点;城区扩建,适度减少滨海资源,城区才会有往南发展的动力,个人观点:一是吸引高校,各类高校的分校(高校方面威海做的不错) 。
二是吸引企业,特别是实业型公司,像各大汽车厂的分厂(保定长城用多少人,潍柴、歌尔人也很多,各层次都有) 。三是稳房价(长沙),提高医疗和教育水平(建设出名的医院,起码鲁中地区出名;建设特色学校,学习人家衡水、六安,包括济南的蓝翔,提高了城知名度,还得到了实惠) 。其实坊子老区红火那些年,南边确实比北边强 。
蜀国为什么不向东南亚发展?
蜀国之所以不向东南亚发展,是观念与格局决定的:1,古人将中原视为天下的中心,认为得中原就是得天下,就会奉天承运,就会四方敬服,八方来朝 。如此一来,拿下中原才是首选,向华夏边缘地带扩张是徒劳无功的行为 。2,古人将定鼎中原视为最高理想,因此有条件要去做,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去做,古人不会去选择偏安一隅 。3,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观念已深入汉人骨子里去了,造成汉人格局不够大 。
即便是诸葛武候,那样的智者,也缺乏灵活变通,也缺乏开创性思维,因此蜀国不可能去选择向南发展 。自汉以后,华夏疆土再也没有明显的向南拓展了 。后来的东晋丶南宋皆是如此 。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华夏思想禁锢丶格局不够 。中原王朝宁可饿死丶困死,也不愿去开疆拓土、移民拓殖 。自此,华夏文明基本被禁锢于中原,而没有传播于海外 。
蜀国为什么不一直向西南发展?
蜀汉立国之后,始终以北伐为其主要国策,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君臣,缺乏向南扩展的意识,而北方的曹魏又强于蜀汉,蜀汉这边呢?又缺乏韩信那样真正有智谋的军事人才,所以诸葛的北伐最终必然性地以失败告终 。那么如果真的向南,蜀汉有没有可能开创一片新天地呢?咱不妨先来看看,当时的中南半岛,究竟是个什么状态 。蜀汉倘若派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有无可能取得突破?首先,我要说的是诸葛亮是有优势的,那便是蛮王孟获,已然表示臣服,假如诸葛能很好地利用孟获作向导,对于南征是有很大好处的 。
再往南,一个曾以“哀牢”之名的联盟政权曾在此 。古哀牢人最早曾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居住,与古汉人有着密切的渊源 。官渡之战前131年,也就是公元69年,哀牢王率77个属地邑王归附汉朝,当时对这个地区的人口统计是:5万余户、55万多人,可见不是一个小国 。随后到了公元76年,哀牢王便与汉朝闹翻了,闹翻的结果便是打,而打的结果便是哀牢的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