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是目前海水淡化、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水处理产业的核心技术, 随着膜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年产值在2017年达到1940亿元 。 相关报告预测, 中国水处理市场在未来5年将破万亿元大关 。
政策推动技术创新, 借助蓬勃发展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传统水处理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日前, 首个基于大数据预测分析的智能水处理诊断预测平台(以下简称智水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 平台结合开放的分析与预测软件, 可以为污水处理提供产品识别和实时的设备故障监测预测, 从而帮助企业用户提升设备性能, 改善系统效率及降低维运成本, 使水处理简洁化、透明化和精准化 。
“智水”平台由江苏凯纳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联手北京化工大学相关研究团队共同研发, 旨在将硬件、数据分析和算法结合起来, 解决工艺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性能 。
【首个智能水处理诊断预测平台上线 预测准确率可达90%以上】江苏凯纳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奇峰表示, 正是基于多年的一线水处理行业摸索, 看到了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跨设备操作靠经验缺乏技术支撑、运行维护靠经验缺乏预判, 以及水质变化缺乏应对智能决策等现状, 公司将水处理经验技术与新兴的人工智能相结合, 研发了一套通用的工艺过程处理分析与预测模型平台 。
平台软件可以结合实时传感器数据, 预测水处理设备的潜在故障, 诊断运行不合理的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动的预测结果, 进而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问题的提前预判、数据的自我演进和操控的先进管理 。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处理大数据, 智能水处理诊断预测平台在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支出的同时, 还可以大幅提升处理效率, 满足水质要求 。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凌诚博士介绍说, 平台是将水处理各传感器收集到的百万级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基于过程工艺建模,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识别与算法技术, 研发的模拟不同现实场景的设备性能和系统数据算法模型 。
目前, 平台先期上线的是一个基于云端的软件系统, 作为一款精准的即时服务工具, 它可以实现对反渗透膜的实时预测、在线诊断、事故预报、优化运行、安全生产管理、排放管理等 。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的APP和网站端口接入, 上传相关数据后, 只需几秒, 软件就会自动判断问题根源, 并给出分析预测, 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
在试运行阶段, 智能RO的诊断预测准确率可达90%以上 。
业内专家指出, 作为首个专为水处理行业开发的智能决策系统, 其对行业具有典型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 智水平台的创新应用, 不仅开发了解决水处理行业痛点的信息化产品, 也为传统行业跨界转型提供智慧水处理解决方案, 展示了新一代水处理公司在数据化业务模式上的探索实践 。
随着水处理行业进入创新黄金期,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技术驱动, 无疑将开启新的窗口 。 跳出传统水务的框架思维, 激活沉淀的数据价值, 实现多元化数据的融合与深度挖掘, 未来一个时期, 智能化平台将陆续涌现, 其应用前景可期 。
推荐阅读
- 人工智能对当前职业的影响
- 伦敦人工智能公司数量758家 欧洲领先
- 人工智能进入足球世界 AI世界杯韩国队夺得冠军
- 复旦大学张涛甫:人工智能赋能全球文化交流
- 寒武纪发布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
- 研究:智能空调可能会拖垮电网 导致大面积停电
- 得人工智能得天下 什么才是真正的AI?
- 美历史学家:希腊神话预测到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
- 听得懂话 聊得来天,智能音箱到底有多“能”?
- 欧洲人工智能在中美夹缝中发展:基础科学才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