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支是挽歌型作家 ,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有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 无论写时代风云还是风俗人情均取得较高的成就 , 其哲学意味也是鲁迅之外的作家少有的 。艾芜的《南行记》 , 沙汀的《丁跛公》等 , 这些作品注重描写地域风情 , 更着意于写乡村社会现实的破败和凄凉 。还有一支是壮歌型作家 , 主要是指“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群 ,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等 。
这些作品描写了东北地区人民对统治者和入侵者的悲壮反抗 , 显示着友浑粗矿的“力之美” 。这个时期乡土派作家队伍发展壮大 , 东北作家群的出现 , 预示着以地域为特色的创作流派诞生 。我们来看两部代表性的作品鲁迅的《故乡》和沈从文的《边城》 。鲁迅是绍兴人 , 也算是乡下人 , 他留学日本回来成为作家 , 而沈从文则是从乡下到北京开始写作 。
不同的成长经历 , 使他们对乡土的观察完全不一样 。鲁迅的故乡用非常冷峻 、理性的态度来思考 , 从社会结构上、历史发展和近代文明的角度来看待故乡 。而沈从文对故乡则是一派赞美和歌颂 , 他站在乡村的立场来看待城市 , 从人性、自然的观点来看待乡村 , 以审美的静态眼光来打量故土 。尽管在创作上呈现的出发点不同 , 但作品都体现出对乡村记忆的眷念之情 , 内心充满着对故乡的同情、留恋和不舍 。
鲁迅的作品普遍采用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 , 并结合现实主义 , 在写法上由实到虚 , 由写实到象征 。而沈从文创作的《边城》则有不少浪漫主义的写法 , 他笔下的人物从天地之间得其灵气、生存的勇气和智慧 , 有一种泥土气息 , 比如写岸边的妓女与河上的水手 , 将一种自然和命运相结合到一起 。总之 , 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 , 不论在“左”翼作家笔下觉醒的革命乡土社会 , 或是京派作家笔下幽静的田园乡土 , 这些小说都有着描写乡村生活风貌、展示乡村人观念、体现乡土感情的特征 。
1942年到80年代初以前 , 乡土文学以“农村题材小说”为主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 , 在作品中纠葛的已不再是一种文化的焦虑 , 乡愁已然消失 , 更多体现的是乡村的时代风采 。从延安时代起 , 特别是后来反映或表达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 , 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作品的发表 , 将中国乡村生活的整体叙事性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紧密联系起来 , 乡村中国的文学叙事被终结 , 代之兴起的是“农村题材”文学的兴起 。
20世纪40-50年代是乡土文学创作的繁荣期 , 首先 , 出现了以地域文学流派和作家群 。比如以质朴、幽默、醇厚形成的山药蛋派作家 , 赵树理、马烽、孙谦、胡正等善写黄土高原风情 。位于京、津、保交叉地带的孙犁、刘绍棠、房树名等擅写华北平原水乡风光 , 形成以清新、明丽、优美风格的荷花淀派 。还有带楚湘特色的湖南作家群 , 如周立波、周健明等 。
此外还有保定作家群 , 渭河作家群、岭南作家群等 。其次 , 这些作家塑造了一批成功的艺术人物 , 比如柳青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梁三老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 。第三 , 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 。赵树理追求现实主义 , 孙犁的散文化风格 , 柳青对史诗性的追求等 。赵树理注重描写的是 , 对写作与农村现实的关系 , 以及对民间文艺传统和接受方式 。
推荐阅读
- 谈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
- 核桃皮怎样才能快速去掉?有什么去除的小妙招吗?
- 怎么引用才能通过查重呢,毕业论文怎么引用不算查重
- 苹果商店的应用需要apple ID才能下载吗?
- 怎么把房价谈下来,怎么才能把价钱谈到最低
- 工作业绩怎么写评审才能脱颖而出,怎么写创建经费支出报告
- 贪玩跨服怎么才能牛,真不知道跨服是靠什么分配的
- 怎么才能获得百里守约,想要免费获取百里守约
- 普定县农村医疗电话是多少,安顺的医疗保险费用需要这样才能报销
- 怎么样才能当科学家,文科生如何成为AI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