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任命军团为精英,华为成立新十大军团

(第1军团长孙连仲)与此同时,军政部正在酝酿统一编组全国军队的战时“集团军”建制,而后大多数军团逐步改编为集团军,比如汤恩伯第20军团改编为“第31集团军”,胡宗南第17军团改编为“第34集团军”,由于这个改编是分批进行的,所以一度出现了军团和集团军并存的情况,比较混乱,抗日战争时期军政部一共组建了40个集团军 。
民国时的军团和兵团有哪些区别?
当然不是一回事,“军团”正式编组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9月,属于一个临时性“军”以上编制,而“兵团”出现在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级别大于军团 。军团出现的始作俑者是保定八期的罗卓英,在淞沪会战打响时,罗卓英正任第18军军长,率部自粤北赶赴上海参战 。在会战进行中,随着调来的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军政部开始增加和扩大编制 。
(第16军团长罗卓英)原任师长的一批黄埔一期毕业生纷纷火线提拔为军长,着手合并各师组建新军,比如第58师俞济时升第74军军长、第36师宋希濂升任第72军军长、第87师王敬久、第88师孙元良等也晋升军长,虽然有的军还只辖一个师,但是级别已经上去了 。这下军政部次长、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不干了,开始为罗卓英等保定生抱委屈,毕竟资历是有区别的,现在军中级别却拉平了 。
(第32军团长关麟征)陈诚面子大,但当时淞沪战场只有陈诚和张治中两个大型集团军(第9和第15),罗卓英暂时还不够格,军政部主管厅灵机一动,在军以上开始建立了“军团”一级,罗卓英于是荣升第16军团长 。刚开始时下面只管着第18军,逐渐增加兵力后,正式改编为第19集团军,这个总司令罗卓英担任了很久,到成立第九战区后仍然兼着 。
如此到1938年期间,国军部队共组建了38个军团(1937年25个,1938年13个),军团长主要是保定生和留日士官生这一资历,以及少量黄埔一期生,胡宗南是黄埔生第一个“军团长” 。当然军团所辖兵力也不尽相同,比如汤恩伯第20军团参加台儿庄会战时拥有两个军七个师约8万人,而同一战场的庞炳勋第3军团只有一个军13000余人 。
(第1军团长孙连仲)与此同时,军政部正在酝酿统一编组全国军队的战时“集团军”建制,而后大多数军团逐步改编为集团军,比如汤恩伯第20军团改编为“第31集团军”,胡宗南第17军团改编为“第34集团军”,由于这个改编是分批进行的,所以一度出现了军团和集团军并存的情况,比较混乱,抗日战争时期军政部一共组建了40个集团军 。
武汉会战期间出现的“兵团”建制,是高于军团的临时性大型野战兵团,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薛岳曾任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司令、张发奎任第二兵团司令 。以张发奎第二兵团为例,下辖三个集团军和两个军团,分别是李延年的第11军团和关麟征的第32军团,各辖两个军;同时还有王陵基第30集团军(川军)、孙桐萱第3集团军(韩复榘所留部队)和汤恩伯第31集团军 。
这就是军团和集团军同时存在的特殊时期,都是兵团的下级单位 。(第27军团长张自忠)武汉会战结束后,蒋介石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检讨了中国军队编制混乱、指挥层级过多的弊端,决定裁掉兵团、军团和旅级建制,变成了军委会指挥战区、战区直辖集团军、集团军直辖军、军直辖师的体制,但这一调整工作是需要些时间完成的,因此直到1939年初,“军团”和“兵团”的番号才全部取消 。
抗战胜利后“集团军”番号被全部取消,因为这是战时编制,这也是八路军后来不太接受“第18集团军”番号的原因之一 。(第18军团长吴奇伟)解放战争初期,双方都没有“兵团”这一建制,仗越打越大,国民党方面开始组建若干临时性兵团,但没有统一序列,比如汤恩伯进攻苏北苏中的“第一兵团”,原来叫第一绥靖区,下辖整编张灵甫第74师、李天霞整编第83师和黄百韬整编第25师等部,略等于抗战时期的“集团军”编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