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心充满感谢,什么的致谢

【我的内心充满感谢,什么的致谢】至少,说明是有一定的感恩之心的 。说什么话后面都喜欢加“谢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存在说什么话都加“谢谢”二字,否则,就是有病了 。二是,别说连队的乡亲,就是赵东家一家,几乎对大生子也不熟悉,看大生子的穿戴,全当是来捧场的 。
最感恩的事情是什么?

我的内心充满感谢,什么的致谢


80年代初,东北黑龙江,密山县某农场20连,赵东家的丧宴酒席上 。悲痛的悲痛,拉呱的拉呱:啧啧啧!这人啊,是真脆生啊!说没就没了!赵东家多好的一个人啊!特意从后屯子凉水村赶来的大生子,自己一个人霸着一张桌子,蜷缩在桌子的一个角落,捏着小酒盅,滋溜滋溜喝得正起劲 。要说,为啥大生子一个人一张桌子 。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待遇 。
原因有三:一个就是,宴席上,只有大生子一个人是公社农村外来的,和农村连队的,用现在的话说不是一个系统 。虽然村屯挨着很近,彼此不怎么来往,根本无交集 。二是,别说连队的乡亲,就是赵东家一家,几乎对大生子也不熟悉,看大生子的穿戴,全当是来捧场的 。那个年代的人憨厚,无论穿戴啥样,婚丧嫁娶,只要是你敢来,无论随不随礼,都拿你当贵宾对待 。
三是,那个年代的人不会伪装,一看你的穿戴,就能瞬间分辨出你是农垦人,还是农村人 。那个年代农垦连队生活要比农村好得多 。很多农村的人,都投奔农场连队走亲戚,也就是攀亲戚 。刚好是寒冬腊月,大生子赶着马车,穿着个漏了棉花的破棉袄,头上戴着一个燕子飞的狗皮帽子,喝酒满脸涨红,鼻涕哈喇子直流,啃着猪爪子喷喷香,一看就是来蹭吃喝的 。
索性没人和他一张桌子 。即便是这样,赵东家张罗事的孔老三,来到大生子桌子前,还是主动客套了一句:叔!慢点吃,不着急 。缺啥吭声 。大生子头不抬,眼不睁,努力地啃食手里的猪爪子上的最后一个蹄筋 。嘴边冒油:孩子,有没有烟给俺来一颗!解释一下,赵东家的老三为啥姓孔,赵东家是个当地的大家族,赵东家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娶了孔老三的姐姐 。
并且把老孔家一家老老小小10来口人,逃荒,从山东带到了东北 。因此,当地人习惯称呼他们家族为老赵家 。那个年代,七大姑八大姨,关里关外的,从山东逃荒的东北,关系错综繁杂,索性人们习惯称呼两家子为一个姓氏 。比如老孔家和老赵家,老孔家是老赵家搬到东北的,老百姓就习惯称呼为老孔家也为老赵家 。可能是便于记忆,或者山东人习惯上称呼是一个枝儿的吧 。
孔老三赶紧从布袋里掏出一整盒宇宙香烟,恭恭敬敬当着大生子的面打开,然后给大生子点上,然后顺手把剩下的香烟,给大生子放在面前 。大生子深深地裹了一大口:咳咳!呛嗓子,俺抽不惯!俺还是抽俺的大旱烟叶子吧!然后把宇宙整根香烟掐灭,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兜里,然后掏出自己的大旱烟 。叔!你是哪的人!哪的人!哼哼!俺是哪的人!你问你家老祖!大生子摇头晃脑,有点生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