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前身叫什么,北京大学的历史

北京大学 , 一所很多人都梦想着去就读的高校 。是国家重要的一所高等教育院校 , 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 还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建立的名校 。那么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跟着本文来追溯北大的历史 。
清末/京师大学堂时期
1898年6月 ,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 , 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 , 尤应首先举办” 。1898年7月3日 , 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 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 , 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 。随后 , 孙家鼐任命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 ,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 。9月21日 , 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 , 百日维新失败 。但是 , 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 因此很多学者(如胡适、冯友兰、季羡林等)认为 , 北京大学是中国历代太学(国子监、国子学)的继承者 , 是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 , 甚至认为北大校史应从汉朝太学算起;另一方面 , 北大又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 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划时代的开创者 , 故有“上承太学正统 , 下立大学祖庭”之说 。
1900年 , 义和团运动爆发 , 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 。1900年8月3日 , 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 。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 , 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
1902年12月 , 晚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 , “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 , 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 。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 , 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 。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 。12月17日 , 京师大学堂举办开学典礼 。根据学制 , 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
1903年 , 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
1904年 , 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学务大臣 , 负责统辖全国学务 , 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 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 。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 , 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 。同年 , 进士馆开学 , 招收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两届科举进士 , 即癸卯科(1903年)进士80余名和甲辰科(1904年)进士30余名入学 。并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 开中国高等学校派遣留学生之先河 。
1905年国子监停办时 , 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
1910年 , 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 , 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 , 设十三学门 , 分别是经科的诗经、周礼、春秋左传 , 文科的中国文学、中国史学 , 法政科的政治、法学 , 商科的银行保险 , 格致科的地质、化学 , 工科的土木、矿冶 , 农科的农学 , 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终于初具规模 。
中华民国/国立北京大学时期民国初年(1912-1916)1912年5月4日 , 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 , 旋即冠“国立”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 严复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长 。1914年 , 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长 。此时已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学任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