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曾厝垵历史,带你了解500年的渔村

【厦门曾厝垵历史,带你了解500年的渔村】说到厦门的曾厝垵,大家都会想到吃喝玩乐 。曾厝垵也是外地来的游客必定会去的一个地方 。还有一些本地人也会常常去 。那么有多少人了解过曾厝垵的历史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学习了解一下吧 。
历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为农村而存在的 。那里的人们以打渔和出租房子为生 。曾厝垵的村民“男渔女耕,男人出去打渔,女人留在家里耕田带孩子 。
渔村的形成,大抵是因为依山傍海的缘故吧 。背靠高山,面朝大海,渔村的日子一开始过得自由而惬意 。明初,厦门城建起来之后,身处厦门港南部的曾厝垵也成了军事要冲 。清代更是设水师驻守于此,辛亥革命后国民党的“海军航空处”和飞机场也在这里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后,曾厝垵军事要塞的区位作用渐渐失去 。
九十年代初,曾厝垵人还喜欢把抗战和两岸对峙时期的事情挂在嘴边 。日本人从五通上岸后,对曾厝垵村进行残忍的屠杀,至今仍是老人们心头的抹不去的痛苦回忆 。而两岸对峙时期的故事,则显得有些无厘头:农民在海边劳作,冷不防地有颗炸弹飞过来,停在脚边,幸运的便逃过一劫,如果运气不好,就“壮烈牺牲”了 。
虽然离奇,但从曾厝垵人的嘴里说出来,又是千真万确的 。“曾厝垵的奇闻绝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飞机场曾迎接了”中国第一个单人驾机飞越欧亚大陆的飞行员陈文麟飞机的降落 。陈文麟的“厦门号”飞机从伦敦起飞,途径欧亚十几个国家,行程1.5万多公里,在5月12日飞抵厦门 。当年这个事件,成为海内外媒体的热谈,更别说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曾厝垵村民 。
叹岁月如歌,往事如烟,这里的一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区改造范围,规划建设成为厦门东南海滨的文教、疗养、旅游、居住区,建设安置房、片区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绿化景观等 。而曾厝垵的自然村岁月,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里了 。
民宿客栈
据不完全统计,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李共有民宿325家 。这里就像个迷宫,初来乍到的游客来到这里往往会晕头转向,电话再怎么指点,路痴们还是摸不着北,问路也讲不清楚 。最后呢,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不得不出门去迎接 。曾厝垵客栈老板的热情可能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这里,大老远地就出门招呼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游客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
对曾厝垵客栈进行追根溯源,不得不再翻阅曾厝垵华侨史 。行走在曾厝垵,会看到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不少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情的“番仔楼” 。一定规模的住宅群往往会综合两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古建筑的前面两“落”的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 。
如今,这些华侨房屋除了一小部分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外,大部分都被用来经营 。曾经承载的华侨文化正以家庭客栈的形式获得了新生,走了鼓浪屿的老建筑一样的路子 。因此这些客栈在我看来并没有一些专家们所说的没落 。一个特殊的阶级--闽南华侨从这个自然村渐渐淡出了,一个新的文艺群体和游客群在这个村落里活跃非常 。
【结束语】相信大家看了以上的内容,对曾厝垵的了解更深了 。曾厝垵不仅美食多,景点多,美女也很多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