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伯禽封鲁
伯禽,周公旦长子,又称禽父,是鲁国的始祖 。受封前,伯禽已是有所作为的人物,他曾任大祝之官 。周公东征前,伯禽就被封于今河南鲁山一带 。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 。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 。……遂平徐戎,定鲁 。”《诗·閟宫》也说:“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这说明在管、蔡叛乱以前,也就是周公东征以前,成王已劝说周公建立鲁国,伯禽在今河南鲁山一带成为鲁国国君了 。
当时,今山东曲阜一带还被奄国占有 。周初实行分封,一个重要的目的便是开拓疆土,“以藩屏周” 。封伯禽于鲁也是希望他开拓封建,“为周室辅” 。所以,伯禽被封于鲁后,鲁国便代表周王室,担负起镇抚徐、奄、淮夷的使命 。鲁国的势力也由西向东逐步发展 。当东方叛乱,周公东征时,伯禽也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 。
《尚书·费誓》便反映了伯禽先治戎备,次之以除道路,又次之以严部伍以及立期会等严整不紊的准备过程 。之后,伯禽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胜利,对平定今曲阜一带的叛乱起了很大作用 。
东征胜利后,周人控制了包括今曲阜在内的一些东方地区 。《史记·周本纪》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 。”虽然或是由于这一地区的统治尚不稳固,鲁国在伯禽时期并没在今曲阜一带定都,但毕竟消灭了奄国,把其君主迁到了薄姑 。
这时,同王朝的统治者又考虑如何统治故奄旧地 。于是,他们决定让鲁国东迁 。据《说苑·至公》记,南宫边子曾对鲁穆公说:
“周公卜居曲阜,其命龟曰:作邑乎山之阳 。贤者茂昌,不贤则速亡 。”这里的“山”乃指泰山,“山之阳”即泰山之南 。《诗·鲁颂·閟宫》说:“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由此可知周公虽身负辅佐周成王的重任,就封于鲁者乃其子伯禽,但城址的选择还是周公卜定的 。当选定了泰山之南的曲阜后,伯禽才由鲁山迁往曲阜 。
西周时,周人以距离周朝国都的远近把东方称为“大东”、“小东” 。《闷宫》说:“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则“大东”即泰山山脉迤南各地 。傅斯年比较周初事迹后认为,“小东当今山东濮阳大名一带,自秦汉以来所谓东郡者也 。"是则伯禽“侯于东”的地方为今曲阜一带不误 。
另外,鲁国先君的坟墓并不在今曲阜,而是在今曲阜以西一百多里外的汶上县南旺附近(古称阙邑) 。古人对祖先墓地的安全非常重视,伯禽死后,他的子孙之所以不把他们葬在曲阜,而是葬于西部较远的地方,必然是因为先君去世时,他们对西部的统治似乎更加稳固 。这也反映出鲁国自西向东迁移的痕迹来 。
2、炀公徙鲁
有关炀公的事迹,古籍记载较少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他是伯禽之子,考公之弟 。继考公而为鲁君,为君六年而死 。他的事迹也只有两条:一是“筑茅阙门”,一是“炀公徙鲁” 。仅据这些资料,是很难明了其“徙鲁”之事详情的 。但是,西周青铜器《沈子簋》却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郭沫若考证:沈子,名它,是炀公的儿子,因克蔑有功,受封于沈,为鲁之附庸 。《沈子簋》的铭文即沈子受封之后,在封邑宗庙昭告炀公的告辞 。
在告辞中,首先追述了先王先公克殷之事,接着又追述其父炀公“克渊克夷”之功;最后又叙述沈子自己克蔑受封之事 。这一资料表明,炀公时,曲阜一带的渊、夷等反抗势力还没有真正归服 。在这里,“渊”假为奄,指位于今曲阜之奄国 。在炀公“克渊克夷”、今曲阜周围地区彻底稳定以后,炀公又有“徙鲁”之举 。
推荐阅读
- 拍篮球的正确方法
- 珠海最美丽的小岛:东澳岛
- 精美绝伦的海南黎锦文化
- 漳州较为盛行的歌舞小戏:竹马戏
- 诙谐有趣的湖州山歌
- 漳州云洞岩的文化传说
- 具有历史意义的徐州汉兵马俑
- 黑龙江结婚习俗是怎样的?
- 南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 嘉兴结婚习俗的具体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