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时,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角弟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张宝弟弟张良自梁称“人公将军” 。张良与韩信根本就没有什么交情,至少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之后韩信独自率军北攻燕赵,东击齐,张良都在刘邦身边,平定天下后韩信去了封国,张良留在长安 。
汉王朝缔造者之一的张良最后结局如何?
张良的贵胄出身先天优势使其深谙帝王心术和君臣之道 。根据《史记》记载,张良乃韩国贵族家庭出身,祖父张开地连任韩国三朝相国,父亲张平也为韩国两朝相国,古史书称“五代相韩” 。自幼出生在韩国贵族之家,出入王宫禁地,打小就对朝堂斗争、宫廷政治耳濡目染,深明帝王心术和熟谙君臣相处之道 。这从张良始终与刘邦保持微妙的关系看得出 。
刘邦进军关中灭秦时,张良高明地以沛公的客卿身份自居而不是臣子主谋的身份,即他自称的“为韩王送沛公”一语道出他与刘邦微妙的关系:刘、张非君臣关系,乃有朋友之谊 。到汉六年刘邦大封功臣时,以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功劳可得“自择齐三万户”的丰厚奖赏 。但有意思的是,与汉初三杰之一的齐王韩信不同(破齐地时韩信主动要求自立为齐王,刘邦大怒),张良谦然婉转地拒绝了刘邦的丰厚奖赏,并不忘提醒刘邦:“始臣起下那,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他自己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也说过自己曾以三寸不烂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为列侯,已经算是布衣之极,对他自己来说已经足够了,愿意放弃荣华富贵,“从赤松子游” 。张良婉拒刘邦的丰厚封赏,而只时象征性地(直接拒绝帝皇的封赏肯定也让皇帝挂不住脸,全数照收帝皇的封赏肯定受猜忌)要1万户封赏,并要求要与刘邦初次相遇的留地,以此表明自己很看重与刘邦的相识,愿意以遇到刘邦的留地为封地,以纪念两人的朋友之情 。
刘邦是个念旧的人,这种“君臣 朋友”的巧妙定位,使张良在刘邦和汉初政治中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时机得当进可以以功臣身份影响朝局,时机不利则退可以以朋友身份置身事外,远离政治纷争,保全自己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张良把自己定位为“帝者师”的身份 。张良既不是刘邦嫡系的丰沛集团一员,出身又远远高于来自社会下层的丰沛集团诸人,此种处境非常尴尬 。
若举措不当易受猜忌 。因此,他把自己定位为“帝者师”而不是领兵打仗、掌握实权的儒帅儒将,并始终坚持不领兵打仗、掌握兵权,不担任重要职务、掌握权力,以便能更从容地为刘邦出谋划策,在政治上也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不遭他人嫉妒,不受君主猜疑 。从史料上记载,张良并非不能带兵打仗,他自称的体弱多病多半也是托词,他只是不想把自己置身于权利斗争的漩涡中而不利于自身而已 。
为什么这么说?先说年龄,史籍记载,张良父亲平死后二十年秦灭韩国,后十年秦统一,又十五年秦朝灭亡,汉十二年刘邦死后,张良“后八年卒”,据此可以推算张良卒年至少近七十岁 。在古代“五十知天命”和“人生五十不称夭”的时代下,张良可谓高寿,所谓多病也许是实,但并不严重,根本无法成为“未尝特将”的理由,恐怕更多的只是一种避免掌握军权,受到猜忌的借口 。
从马后炮的角度说,看看汉初哪些掌握军权、立下盖世军功之人,如韩信、彭越、英布等非丰沛集团出身之人下场悲惨就能够一目了然 。明于知人的张良更有自知之明 。他作为一个谋臣为刘邦出谋划策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能够为刘邦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更大的功业,何必去带兵打仗、掌握军权,以惹自己一身骚?另外一个事也能侧面说明张良并非不能“特将” 。
推荐阅读
- 孟晚舟为什么被捕 孟晚舟为什么被拘
- 猫和老鼠的猫是什么品种?猫和老鼠猫是什么品种
- 小猫爱舔人是怎么回事?小猫为什么爱舔人的皮肤
- 民教网查询,民办证书在民教网上为什么查询不到呢
- 彭州中学实验学校,彭州最好的中学是什么学校
- 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取什么题目好
- 普通话成绩查询时间,普通话成绩什么时候公布啊 在哪里查询
- 独生子女费发放,独生子女补助金发放标准是什么
- 长水痘不能吃什么东西? 长水痘不能吃什么东西 长水痘的饮食禁忌
- 孕妇吃什么东西会导致直接流产 孕妇吃什么会直接流产 吃什么东西会直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