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龙,和合之道的理念是什么

1,和合之道的理念是什么即仁和为人、契合做事,爱自然、爱艺术!希冀祖国不仅是经济大国,更是文化强国,期待“美丽中国”复归 。《和合之道》作者许正龙应约出席瑞典国际雕塑研讨会 。阿尔博加城古色古香,人们尊重传统、爱好和平、酷爱自然、崇尚艺术,予人以深刻印记 。经历:作者又赴山西晋南考察 。黄河岸边,中华历史遗存丰富,现今只是重点文物得到保护,村落民宅现状则不容乐观 。自然与艺术”折射出文化价值观,新时期下,民族自信更为珍贵 。作者在《和合之道》中倡导和合”理念,即仁和为人、契合做事,爱自然、爱艺术!希冀祖国不仅是经济大国,更是文化强国,期待美丽中国”复归 。【许正龙,和合之道的理念是什么】

许正龙,和合之道的理念是什么


2,许正龙的评介节选搞艺术的人,感情冲动、心血来潮的多,而正龙却擅长沉静与思索,心地纯正,他总是与世无争,朴实本分的 。但在艺术追求上,他却从来不是循规蹈矩的,只要自己拿定主意的构想,他会千方百计地实现它,一股坚毅顽强的精神,执着地投入,几乎很少想到生活乐趣与物质享受,他把乐趣与享受百分之百的深深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了 。——袁运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选自《装饰雕塑艺术》序,江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 一 融合清华美术学院的许正龙恐怕是在当代最早致力于创作日常生活化物件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取自常见的生活物品,这个过程从198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过程是他对物品与人的关系思考的过程,在这些物品中,寓含了作者的许多暗示需要的东西,同时,在这些物品中,他还有拟人的倾向 。——孙振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选自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雕塑空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看正龙的雕塑,常以超现实的想象和仁爱使他的作品充满阳光和智慧……我不是雕塑行家,看正龙雕塑常过目不忘,善读者会发现,他注重雕塑艺术的诗性象征和隐喻,很现代 。如《火柴》、《叉子》、《开关》、《吉他》、《提琴》等作品,其造型皆似人非人,似物非物,有很多顺其自然的神思,和适形造型的妙得 。说火柴,非火柴,又名火柴;说什么,非什么,又名什么,一切皆幻,一切皆缘,一切皆生悖论之妙 。近期他又创作了一些石头与金属等异质材料的角方圆同构,万物冥合为一,无界无域,无分别,这可能都是正龙“神与物游”的心迹 。任何艺术都有限制,限制常常是艺术家想象和创造之母 。雕塑艺术家在各种物质材料面前,大都会利用限制,又超越限制,从中引出生命,解放生命,创造生命,正龙正是这方面的高手 。——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选自《时空铭》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 冲突米开朗基罗曾说,雕塑家的任务就是将早已存在于石材中的形式解放出来 。在他眼中看到的是一个个扭曲躁动的人体,被释放出来的是奴隶、英雄或圣徒 。许正龙要释放的,是被禁锢在石材或其他媒介中的是不断生长着的、抽象的、不规则的、尖锐的形,它们要突破一切束缚自己的表面,正如许正龙沉静外表下执着不羁的个性 。《风化》虽然体量不大,却有着极强的视觉张力,尖锐平滑的几何体像利刃般刺破石材粗糙的表皮,硬生生地切割进周围的空间 。这个系列中最成功的作品是《惊蛰》,蛰伏了一冬的生命开始舒展复苏 。这次生长出来的是尖锐的不锈钢,而突破的是锈蚀的铁皮,两种不同的材质在色彩和质地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美术》主编)选自《挣脱与逍遥》,原载《中国美术》2008年第6期 许正龙的雕塑艺术透出的高贵品格,只能源自人在面对生存、艺术和信念时所拥有的真诚;因为,时至今日,我们对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只有少数清醒者依然故我地坚持残留下来的极其有限的艺术准则和精神“语法”,许正龙便是这少数清醒的富有者之一 。无我之境才是真正的大我之境 。艺术表明,许正龙力避了精致、抒情作品所难以逃脱的幼稚,而将自己的内心通过艺术创作和作品本身在新向度上推至深沉、朴素的境地和高度 。就是说,在意义和价值的层面上,他提供给我们的最深刻感受是,让我们在形而上层面寻找到了事物的本质方面 。——徐恩存(《中国美术》主编)选自《新向度上的精神象征》,原载《中国美术》2008年第6期 三 变异许正龙的“隐寓”更多的是以经过改造的具体的形体来表达抽象的意念,这就是“象征” 。他总是以他独特的视角观照雕塑,昭示一些人生社会的命题 。其基调往往是凝重的,富有悲剧性的 。……给我们造成一种深刻的陌生感,进而促使我们去进一步思考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选自《生存的象征》,原载《美术观察》1996年第7期 许正龙无时不表现他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人文情怀,表现他对自然山水的眷恋,寄寓了他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同时他也对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坏而流露出深深的惋惜,透出几分痛楚与无奈 。在他的手中,中国农耕文明孕育的山水美学,得到了别样的阐发与流露 。其实,中国人对山川自然的依恋情结,就是“天人合一”哲学的具体体现 。——陈培一(原《中国雕塑年鉴》执行主编)选自《山石入画》,原载《中国当代本土雕塑家个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