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飓风“开炮”视频下架,“画质压缩”事件平台冤不冤?

影视飓风“开炮”视频下架,“画质压缩”事件平台冤不冤?

文章图片

影视飓风“开炮”视频下架,“画质压缩”事件平台冤不冤?

文章图片

影视飓风“开炮”视频下架,“画质压缩”事件平台冤不冤?
关于@影视飓风 TIM炮轰视频平台压缩画质、导致视频清晰度下降等问题的视频 , 老马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 。 昨儿朋友问我一些问题 , 我才专门去“月球”上学习了一下 。 其实视频讲的很清楚了 , 甚至有点絮叨 , 2分钟其实都能说清楚 。


简单总结一下视频内容:视频平台为了降低流量费用支出 , 通过降低视频码率 , 改变编码格式等方式 , 压缩上传的视频画质 。 甚至一些视频网站还会根据视频观看次数来进行动态调节 , 在视频观看人数少时则会给到较高码率 , 一旦视频上了热门观看人数增加 , 就会降低码率调整格式来节省流量开支 。 甚至有些平台还怕过低的码率影响观感 , 主动提升视频的锐化 , 因为适度的锐化 , 会让视频“看起来更清晰”……


其实这事儿都过了好几天了 , 老马只能来几句“马后炮” , 说说我对这事得看法 , 也给对技术名词不太理解的朋友们 , 整几句人话 , 便于大家吃瓜:


第一 , 什么才是好画质?


【影视飓风“开炮”视频下架,“画质压缩”事件平台冤不冤?】画质完全是一个感官概念 , 可能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尽相同 。 其实我们可以把画质理解为一道菜 , 不同的食材和调料最终决定了它的味道 。 老马不想去复制搜索引擎的百科那一套 , 可能会让大家理不清思路 , 下面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 , 来说说视频画质中几个关键的指标都意味着什么 。


分辨率:最重要的概念 , 如果其他因素都不变 , 分辨率的提升对于画质的改善是最明显的 。 就像我们用手机照相 , 相片的分辨率越高 , 画面细节越丰富 , 图像越清晰 。


码率:可以理解为视频数据的传输速度或信息量 , 码率越高 , 单位时间内包含的信息量越大 , 视频质量就越好 , 但也会占用更多存储空间或带宽 。


编码与解码:就和我们微信传大文件 , 一般会打个ZIP包一样 , 视频要网络传输也要压缩 , 然后在播放端解压缩 , 也就是视频的编解码过程 。 好的编码技术能在压缩视频大小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画质 , 而解码则是将压缩后的视频还原成原始画质的过程 。 不同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 如H.264、H.265、AV1等 , 对视频画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


帧率:每秒显示的画面帧数 , 帧率越高 , 动作越流畅 , 减少卡顿感 , 让视频如同流畅的电影般享受 , 看动作电影和玩足球游戏的时候格外重要 。


色彩深度与色域:决定了颜色的丰富程度和准确性 , 色彩深度越大 , 能表现的颜色层次越多;色域越广 , 覆盖的颜色范围越广 , 让画面色彩更加饱满生动 。


HDR(高动态范围):HDR技术能够捕捉和展示比传统视频更宽广的亮度范围和更丰富的色彩层次 , 从深邃的黑暗到耀眼的光芒 , 从细腻的色彩渐变到鲜明的色彩对比 , HDR让画面更加逼真 , 仿佛身临其境 。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明白了 , 以上写的还有一些没写的 , 都会最终作用于画质 。 但是如果从TIM这个内容的角度来说 , 主要谈的就是分辨率、码率和编码的问题 。

行业内 , 我们通常非常简单粗暴的用分辨率来简单区分视频的质量等级 , 比如标清(720P)、高清(1080P)、超高清(4K或UHD)\t , 平台用会员“卡”的也基本是分辨率 , 但是不谈码率谈分辨率确实是“耍流氓” , 如果像TIM说的 , 会有1M以下码率的4K , 我认为其画质甚至不如10M码率的720P 。


至于H.264、H.265、AV1等编码 , 简单说无非是压缩的算法不同 , 本身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 消费者反而要关心解码的问题 , 你得观看设备是不是支持相应的解码 , 是用硬件解码还是用软件解码还是挺重要的 , 也会影响画质的 。 甚至老马怀疑 , TIM说的内容被锐化 , 很可能也是编解过程中导致的 , 平台不至于会专门做一套算法只给内容提高锐度吧……


所以 , 画质其实是个综合因素 , 码率是个重要因素 , 降的少点 , 感官上差异很?。 晃薜紫叩慕?, 分辨率是8K , 那画质也没发看 。 最关键的是 , 你不用PC上的专用播放器(比如完美解码) , 很难知道视频的具体信息 , 只能指望平台给力 , 亦或充会员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


第二 , 平台被骂冤不冤?


聊起这个话题 , 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国内的视频平台现在正面临着成本高企、盈利不易的尴尬 。

说到成本 , 流量和CDN费用可是个大头 。 到2023年底 , 咱们国家的网络视听用户都快到11亿人了 , 几乎是人手一个账号的节奏 。 用户多了 , 流量自然也大 , 看视频的时间长了 , 同时在线的人数也多了 , 这些都让视频平台得给运营商掏更多的带宽费 。


咱查查资料 , 很多视频网站公开的成本单上 , 带宽费用都是名列前茅的 。 比如说爱奇艺 , 《科创板日报》信息显示 , 2020年光带宽就花了24亿大洋 。 虽然后来费用有所下降 , 但还是占了不小的比例 。 关于抖音的具体带宽费用也没有确切的官方数据披露 , 但从相关信息推测得知 , 2020年曾有说法称 , 抖音每月的带宽成本超过10亿人民币 。 B站那边也是 , 从2018年到2022年 , 带宽和服务器的成本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涨 , 从6亿多涨到了17亿多 , 一直都保持着10%左右的占比 。 要知道 , 虽然B站的总营收在增长 , 但净亏损额仍然较大 。 人家做的是门生意 , 总不能让人开干亏钱不想办法吧 。


所以说 , 降低视频码率来拉低带宽成本是视频平台行业的统一做法 , 即便是带宽成本便宜几个数量级的Netflix、YouTube , 也同样在如法炮制 。


虽然可以理解平台的苦衷 , 但是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 , 他们更加关注平台的画质调整对自己作品的影响 。 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的高质量视频 , 却因为平台的码率调整而失去了原本的画质 , 这无疑打击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


对于观看者来说 , 没人不喜欢“眼睛吃冰激淋” , 尤其是付费用户 , 平台不能只承诺分辨率 , 而无下限的降低码率压缩视频质量 , 终归还是要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 , 否则用户骂你也不冤 。


第三 , 各方该以什么心态来应对这个事件?


咱先说 , 以下都是一家之言 , 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开心 , 平台能有盈利 , 有发展 , 有更好的内容和好的画质 , 消费者也能得到身心的愉悦 , 至于“白嫖党”至少也能用“用时间换金钱” 。

所以 , 老马自己几乎有所有的中长视频平台的顶级会员 , 怕麻烦 , 喜欢爽 , 就用钱来搞定!就连B站 , 我都爱用电视来看 , 目前各家会员的顶级画质内容 , 老马还是满意的 , 不仅有4K@HDR , 码率也真不低 , 想看杜比视界 , 新片子也就6块钱 。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 , 一定要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埋单” , 否则你那天想找也找不到了 , 我们可以骂平台 , 但是哪天真没的看了呢?回去续有线电视费吗?


作为平台 , 降本增效无可厚非 , 但是一定把握个度 。 甚至可能招骂的说 , 就算你抛弃没有付费能力的“白嫖党” , 专注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观看体验 , 确保他们能享受到高码率的优质视频内容 , 也是一个选择 。 大家花了钱 , 就是为了体验和服务 , 如果不能让付费用户满意 , 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


至于不付费的用户 , 无非可看的内容少一些、画质差一些 , 可能需要看一些贴片广告 , 安心的用时间来还内容 , 让平台的广告收入可以支持你们继续白嫖 , 互相理解呗 。


因为我们要知道 , 每一个观看 , 其实平台都在付费 , 甚至很多人将B站等视频平台当作免费的视频存储和发布工具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我们确实很难苛责其承担公益性的社会责任 , 对比其他国家 , 我们民用的宽带和流量费用已经算很便宜了 。


其实 , 影视飓风视频下架也许是个好事 , 否则关注度也许还不如留着高 。 希望这颗石子扔下去 , 不仅泛起了波澜 , 也触动了我们对数字化时代下视频平台生态的深刻省思 。

当下的视频平台扮演着红娘的角色 , 一手牵着才华横溢的内容创作者 , 一手挽着满怀期待的观众 。 它们的每一决策 , 都在影响着用户的体验 。 面对成本控制的紧箍咒——高昂的服务器带宽费、内容采购的巨额开销 , 视频平台不得不施展“缩骨功” , 以降低视频码率为代价 , 却也因此触动了观众的神经 。


但老马觉得 , 不妨让我们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这些不易 。 视频平台的每一步尝试 , 都是在市场洪流中的一次探索 。 在这个竞争激烈、用户付费习惯尚待培育、带宽成本如山的国内视频市场 , 视频平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它们需要的 , 除了苛责 , 也可以多一份理解与鼓励 。


当然 , 我们更期待的是 , 视频平台能在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 , 找到均衡方案 , 在营收模式的探索上 , 勇敢地跳出舒适区 , 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 , 随着技术的飞跃、市场的成熟 , 视频行业定能在公平与效率的跷跷板上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 让这个小插曲成为一个改变的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