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平板,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华为平板,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文章图片

华为平板,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文章图片

华为平板,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文章图片

华为平板,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10月22日 , 在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 , 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NEXT , 而且再一次带来了诸多令人惊艳的产品 。 其中 , 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发布 , 即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 , 却值得大书特书 。



看起来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是今年8月发布的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的一个小升级 , 但实际上 , 从这个升级产品里 , 可以看到华为平板是如何一步步向着专业创作巅峰的攀登历程 。

户外写生的数字化 , 受困于“四大焦虑”

我女儿今年13岁 , 学习绘画已经7年 , 所以我对绘画也有比较多的了解 。
学习绘画 , 一种是室内临摹 , 一种是户外写生 , 后者相比前者有很多好处 , 可以临摹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表现对象 , 可以发挥视觉直观感受、在创作中发现美 , 而且大自然是艺术的灵感源泉 , 能给人无限素材 。




不过 , 户外写生难度更大 , 对创作者的要求更高 。 真实场景中的光线、色彩和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 这种动态变化要求创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 而且 , 写生需要创作者在现场处理复杂的空间关系和透视 , 以及通过笔触和色彩来生动表现对象的细节和质感 。
以前的户外写生 , 需要带哪些东西呢?给你列一下:纸胶带、调色板、水粉纸、各种画笔、抹布、颜料盒、喷壶、颜料、素描纸、炭笔、炭条、橡皮、小刀、画板、折叠画架、画凳……
正是由于这些不便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数字绘画 , 其中平板电脑就是便携实用的工具 。 不过 , 用平板电脑进行户外写生 , 有很多痛点 。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 至少有“四大焦虑” 。
首先 , 是眩光焦虑 。 户外经常会有强光 , 平板电脑的屏幕会反射光线 , 导致屏幕模糊不清、色彩失真 , 甚至完全看不清内容 , 这种就叫做屏幕眩光 , 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很糟糕的体验 。
其次是续航焦虑 。 户外写生 , 动辄好几个小时 , 而且屏幕要常亮 , 平板的耗电非常大 。 对于创作者来说 , 最恼火的就是大作快要完成的时候平板电量耗尽关机 。
还有上网焦虑 。 用户在户外写生 , 有时候需要上网查阅资料 , 但是如果平板只是WiFi版 , 还需要在手机上打开热点 , 比较麻烦 。 能随时随地上网 , 是户外写生的一个需求 。
最后 , 也是最重要的 , 是创作焦虑 。 一位美术学院的朋友告诉我 , 自己之前也用过不少平板电脑来户外写生 , 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平板电脑的手写笔在笔触精准度和压感上相比专业绘图板有差距 , 不称手 。 而且 , 平板电脑上的绘图软件要么太简单 , 如笔刷种类有限、图层数量有限制 , 要么是太复杂 , 用起来有门槛 。
俗话说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进行数字户外写生 ,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器”的痛点还是比较大的 。

华为出手 , 户外写生三件套神器来了

站在这个角度再来看刚刚发布的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 , 就可知其意义 , 这款平板加上专属的HUAWEI M-Pencil(第三代)星闪手写笔以及天生会画App , 堪称是“户外写生三件套神器” , 精准地解决了用户在户外写生场景的痛点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创新性地采用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 , 屏幕的峰值亮度高达2000nits , 纳米蚀刻技术消除了平板表面99%的环境干扰光 , 让屏幕在户外强光下也能实现清晰的显示 , 消除了创作者的眩光焦虑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在续航焦虑的解决上是全方位出击:不仅有10100mAh超大容量电池 , 还支持140W快充 , 只需要30分钟就能充电90% , 大幅减少续航焦虑 。 值得一提的是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首次搭载40W反向超级快充能力 , 这让平板不仅自己没有续航焦虑 , 还能化身大容量充电宝 , 快速为用户的手机、耳机等设备充电 。
而且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顾名思义 , 可以插SIM卡 , 支持移动蜂窝网络 。 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再四处去寻找WiFi , 也无需再用手机做热点 , 而是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 户外写生的上网焦虑也不存在了 。
在最影响创作体验的创作焦虑的解决上 , 华为是软硬兼施 。 一方面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搭载的天生会画App是既强大又简单 。 说它强大 , 是因为其在功能上可以满足顶级画师的绘画需求 , 无论是诸多丰富而专业的笔刷 , 还是类质感的拟真画布 , 以及超多图层 , 都是如此 。 最近 , 画师们用天生会画App二绘了《千里江山图》 , 足以看出其强大 , 如画师用水墨笔刷勾勒山体的线条、用流体笔刷晕染颜色 , 都和真实笔刷效果无二 。
说它简单 , 是使用门槛低 , 软件有丰富的工具以及学习资源 , 即使新人也能轻松上手 。 比如网格&透视辅助线工具可以帮创作者快速创建精确的网格布局或透视点 , 华为联合专业美术学院推出的系列教程通俗易懂可以为用户提供使用指导等等 。



另一方面 , HUAWEI M-Pencil(第三代)星闪手写笔无论是超万级压感让落笔出墨速度更快、线条粗细变化更细腻 , 还是本地绘制算法让写绘时延大幅降低 , 以及一笔校准算法可以实现像素级精准写画等等 , 都让手写笔变身真实的画笔 , 可以媲美画板上绘画的体验 。
更重要的是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不仅能解决用户的四大焦虑 , 更是可以给予用户更多惊喜 。 例如 , 在屏幕显示上 , 不仅能防眩光 , 而且该产品搭载的双层OLED云晰柔光屏可以实现看、写、触的类纸感体验 。 站在用户角度 , 就是不仅看得清 , 很护眼 , 还能画得好、触得准 。
华为平板之所以能解决户外写生的四大焦虑 , 是因为既深刻洞察到用户在绘画创作上的痛点 , 又通过产品的持续创新解决这些痛点 。
事实上 , 华为平板在面向绘画场景巅峰的攀登是持之以恒的 , 例如 , 在小小的手写笔上 , 华为埋头钻研 , 历经三代进行创新升级 。 最新的第三代HUAWEI M-Pencil , 首发支持星闪技术 , 将压感采集频率及笔尖向屏幕发送的信号频率足足提升了6倍 。 跨应用取色的创新也是这样 , 华为洞察到用户在数字创作中需要跨设备取色的痛点 , 基于鸿蒙系统实现跨设备、跨应用取色 , 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灵感和便利 。
IDC 最新发布的《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 , 华为位列中国平板电脑2024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第一 , 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46.9% , 华为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蝉联中国平板市场冠军 。

【华为平板,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在笔者看来 , 华为平板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 , 同样是因为始终以用户为中心 , 持续以创新解决用户痛点 , 从而让华为平板不断嬗变 , 从最初的娱乐场景 , 到后来的生产力场景 , 再到更专业的数字绘画的创作场景 , 不断拓展使用场景 。

后记: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凯度发布的《专业绘画平板电脑趋势白皮书2024》显示 , 画画不只是一项技术 , 更是一种生活的调味品 , 它记录灵感 , 传达情绪态度 , 伴随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全方位提升 , 美学领域的消费细分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 数字绘画产品的购买者正从专业人群向爱好人群拓展 。
显然 , 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流金典藏版(SIM卡版)以及包含的HUAWEI M-Pencil(第三代)星闪手写笔和自研的天生会画App所组成的“数字绘画神器” , 将助力这种趋势的加速 。 正如华为在移动影像上的发展让“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大师” , 华为平板在绘画创作场景上的不断精进让“人人都是艺术家” 。
9月26日 , 华为正式开启了2024天生会画数字创作大赛 , 这次大赛以“共绘自然”为主题 , 鼓励每个人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 , 释放压力 , 通过数字绘画创作捕捉世界独特的美 。 可以看到 , 这次大赛将进一步助推更多人通过数字绘画表达自己 , 探索数字创作的乐趣和无限可能 。



对于专业画师来说 , 也能借助华为的数字绘画神器提升创作效率 , 打开更多可能 。 例如 , 印度尼西亚的插画师Wastana Haikal通过运用天生会画App丰富的笔刷创作出独具个人风格和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



又如 , 德国插画师Stefan Gro?e Halbuer利用天生会画App的网格&透视辅助线工具 , 绘制出多维空间的空间感、立体感、真实感 。
数字绘画的黄金时代真的来了!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 我经常认为自己的人文气质更浓厚些 , 但是我喜欢电子产品 。 后来我读到一些东西 , 看到关于那些能够站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的人们的重要性时 , 我开始决定我要做的是什么了 。 ” 这是《乔布斯传》中的一段话 , 该书作者认为 , 这是促使乔布斯成为这个时代成功创新者的原因 。
当华为平板站在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 , 必将助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 助力更多的人们加入到数字创作大潮中 , 迸发创造力 , 激发新想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