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讨伐群雄怎么增加次数,看张文远如何玩转群雄

董卓并没有宣布改朝换代,皇帝是姓刘,只不过是换了个灵帝的儿子而已 。因为不管讨董的结果如何,最占便宜的并不是他们这些刘姓宗亲,而是袁绍、袁术这些四世三公的大豪族 。历史上真正参与讨伐董卓的实力派只有十三家,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山阳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和长沙太守孙坚,此为十二路诸侯 。
三国中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为何身为汉室宗亲的刘表没有参加?
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会讨董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 。这十八路诸侯中,有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也有官宦世家的曹操等人,另外西北的马腾、孔子后人的孔融等等诸多实力派 。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些人是以诛杀董卓,匡扶汉室的名义聚集到了一起,但是比较让人费解的是,这十八路诸侯中却几乎没有刘姓宗室参与 。除了兖州刺史刘岱之外,身为汉室宗亲的荆州刺史刘表没参加,同为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焉、幽州刺史刘虞也都没有参加这次会盟 。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以匡扶汉室的行动,汉室宗亲却为何要集体缺席呢?难道他们都不想匡扶汉室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十八路诸侯会讨董卓是小说里面的描述 。历史上真正参与讨伐董卓的实力派只有十三家,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山阳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和长沙太守孙坚,此为十二路诸侯 。
再加上被通缉的曹操,一共是十三路 。至于三国演义的十八路,是罗贯中额外又加上了五路,分别是: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和上党太守张杨 。这几个人中,只有上党太守张扬参加了反董这个事件,但是他没有参加反董联军的会盟 。因为张扬因为跟袁绍抢地盘失利,后来又投靠了董卓 。(张扬是第一个站出来号召诸侯反董的人,最后居然又投靠了董卓 。
仅从他这个人来看,就可以看出反董联军都是什么货色了)从以上这个名单来看,懂点三国基础知识的朋友应该都看出来了,这些反董卓的人,几乎清一色的全部都是大将军何进的故吏 。比如袁绍和袁术兄弟,曹操、鲍信以及张超等人 。他们是因为何进被杀,朝廷被董卓这个西北来的土鳖控制了,才决定抱团反击 。也就是说,讨董联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想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士族特权)而战斗 。
他们联合讨董,其意根本就不是为了匡扶汉室,并且他们也无心匡扶汉室 。所以说,当时割据一方的刘姓宗亲,比如刘虞和刘焉等人就不愿意参加这个联盟 。因为不管讨董的结果如何,最占便宜的并不是他们这些刘姓宗亲,而是袁绍、袁术这些四世三公的大豪族 。另外还有一点,董卓虽然暴虐专权,废了汉少帝,擅立汉献帝 。但是董卓并没有宣布改朝换代,皇帝还是姓刘,只不过是换了个灵帝的儿子而已 。
这也就是说,董卓乱政归乱政,但是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外地的刘姓宗亲根本就没有讨董卓的理由 。(宗室身份敏感,外臣可以出兵救驾,但宗室往往不敢 。因为害怕会被怀疑是否有篡位之心)至于关东十三路诸侯,其实面临了这个法统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绍等人宣称汉献帝刘协不是汉灵帝的亲儿子,行径颇为荒谬,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叛乱行为加以粉饰 。
说白了,袁绍这些人想造反想疯了,为了给造反找个合理的借口,他们说谎都不带脸红的 。刘虞、刘焉、刘表这些人都是刘家人,尤其是刘焉和刘虞还做过宗正(管理皇家人员档案的官职),汉献帝刘协是不是汉灵帝的儿子,他们心里很清楚 。袁绍这种扯犊子的说法,他们其实是颇为不耻的 。如果从旁附和袁绍,就是引狼入室,对得起祖宗么?并且还有一点要说清楚,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东十八路诸侯是会盟,也就是十八路诸侯合兵于一处,共同出兵讨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