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徒结对模式如何落地 幼儿园师徒结对总结

教师,想要成长,想要进步!这都与学习有关 。如何学习?如何快速成长?跨世纪提倡全国联盟园采用拜师学习、师徒结对的方式 。两千多年前,荀子《劝学》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师徒结对又叫青蓝工程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跨世纪跨世纪一家联盟园——重庆大足跨世纪迪涛幼儿园,看其师徒结对方式是如何落地的?
首先,我们来看师徒结对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哪些积极意义?
1.熟悉教育教学,节省教师成长时间 。
老师们平时有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根本没有另外的时间参加比较系统、全面的培训,所以基本上新教师的成长与学习是一种无计划的、放任自流的状态存在着,这对新教师的成长非常不利 。通过老教师带徒弟的形式可以让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熟悉蒙氏教育教学,尽可能地让老师们少走弯路 。例如关于蒙氏课堂标准的实际性课堂、应急事件处理、教师语言、教态、教学常规等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短时间得到规范 。
2.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成长 。
"师徒结对"活动制度中规定师徒之间互相听课、其他形式知道若干,因此师徒之间必须随时交流、切磋 。对徒弟而言,总想在师傅的指导下尽快成长,所以面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使出浑身解数;而对于师傅而言,也要不断学习进步,在工作上不能落后徒弟,否则很难让徒弟信服 。当然就算徒弟真的做的比自己好,师傅也会觉得脸上有光,因为那毕竟是师傅培育的结果 。

幼儿园师徒结对模式如何落地 幼儿园师徒结对总结


3.因材施教 。
师徒结对形式一般在同一类型的新老教师之间展开,他们有共同的教学,共同的专业追求,类似的学生群体,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在教育教学时的要求、体会感悟也几乎相同 。所以在师徒之间流动的教育信息正是新教师所需要的,这对于新教师的培养来说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
迪涛幼儿园从2018年开始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老带新,加快年轻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相互学习,共进步,共成长 。老教师带动新老师,让新老师快速熟悉幼儿园的相关教学,幼儿园的教学流程以及幼儿园的教学理念等等 。迪涛学校幼儿园已经举行了4次"拜师大会"仪式 。
1.拜师大会
"拜师大会"上会有徒弟与师傅代表发言、奉茶、交换礼物、写期望寄语等环节 。仪式每一次的开始,伴随着师徒结识的笑声代表着学习之路已经开启,迪涛学校幼儿园的新老教师们将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在拜师大会上,徒弟代表上台发言,说出徒弟们共同的心声,相信徒弟老师们一定会秉承虚心的态度向师傅们学习 。师傅代表带来了对徒弟们的祝福与期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期望徒弟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三心"用心、耐心、虚心",期待各位老师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幼儿园师徒结对模式如何落地 幼儿园师徒结对总结


2.师徒手册,交流学习
【幼儿园师徒结对模式如何落地 幼儿园师徒结对总结】师徒结对后,师傅和徒弟会拥有一本共同的师徒结对手册,在上面记录平时的交流与学习,具体的学习内容,从徒弟的认识再到师傅的详细指导,一个月学习到的内容以及徒弟与师傅各自的学习成长总结,全部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册 。从一行行的文字可以看出徒弟平时学习的认真与努力,还有师傅的细心、用心的指导,她们成长了 。
幼儿园师徒结对模式如何落地 幼儿园师徒结对总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