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于成龙是否真的存在呢?于成龙是怎样的人?


清朝历史上于成龙是否真的存在呢?于成龙是怎样的人?


说到于成龙其实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人非常非常的清廉,最近很多人也说了,这样的人在现实中还真的不一定存在的,那么在这个这个清朝历史上于成龙是否真的存在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清代不但有于成龙,而且还有两个,两个都是清官和名臣 。
第一个于成龙被称为老于成龙,山西永宁州人,官至两江总督 。
第二个于成龙被称为小于成龙,汉军镶红旗,生于辽宁,说起他来大家也不陌生,因为他是单田芳评书《于公案》的主角,官做到了河道总督和直隶巡抚 。
要证据去看《清史稿》,老的在列传六十四,小的在列传六十六 。
我重点说说老于成龙 。
老于成龙小史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山西永宁州人 。清顺治十八年任广西罗城知县,康熙六年任四川合州知州,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 。康熙二十年任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死,赐谥“清端” 。
他以清廉著称,多次被康熙嘉奖,称他为“清官第一”和“天下廉吏第一” 。
老而有为,敢作敢为
于成龙不是官之世家,而是乡绅之家 。崇祯十二年考了个副榜贡生,后来因为家庭问题和清末战争,到顺治十八年才进京备选,被授予广西罗城县令,那时他已经四十五岁,是实实在在的大器晚成 。
罗城在顺治时期绝对是个要命的鬼地方,千里迢迢,少数民族多,山多,兽多,瘴气多,就是人少 。少到什么地步?于成龙上班第一天在县城看了看,只有六户人家,长期战乱,县城被毁,连个城墙都没有,衙门是三间茅屋,没有门窗 。
这个县令还怎么当?是你你高兴不?
于成龙接受任命的那天起就知道这个官不好当,他觉得自己可能回不来了,于是流着泪告别母亲和妻儿 。看到通风漏气的衙门,他没多话,直接上班,低头硬干 。安抚百姓、打击强盗、平定骚乱、减轻徭役、加强生产、运盐办学,一项一项地做,每项都做到实处 。
七年时间,于成龙让一个鬼地方又变回县城 。
七年之后,于成龙五十二岁,被提升为四川合州知州 。合州比罗城好不到哪去,一个州只有百户人家,一年能收缴到的赋税只有十五两白银 。于成龙还能说什么?低头一阵猛干,一个月后户数就到了一千 。
不久他又成为湖北黄冈的同知 。黄冈多盗,于成龙开始捕盗 。他自己化妆成乞丐,深入盗穴做卧底摸情况,最后一举将其剿灭干净 。
康熙十三年,于成龙任武昌知府 。
吴三桂叛变,他去平定黄冈一代的叛乱 。手下以前的捕快刘君孚也加入了叛乱,但是还在犹豫不决,于成龙胆子很大,直接骑着马带两人去见刘君孚,刘君孚看到他二话不说直接下跪投降,地方很快平定 。
最厉害的是下来的事 。
打完这一波,又去打何世荣 。何世荣是吴三桂任命的游击,势力不小,而清兵人少 。开战的时候战斗非常激烈,千总吴之兰直接战死,清朝这边开始后退 。五十七岁的于成龙在千钧一发之际自己冒着箭雨纵马前冲,边跑边对千总李茂升喊:我死了你回去禀报巡抚大人 。受到激励,清军开始反攻,最后拿下何世荣 。
这件事在七年后康熙见到于成龙时还一再说起,可见影响之大 。
康熙十六年,于成龙升黄州边防道 。康熙十六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升直隶巡抚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任两江总督 。六十五岁的于成龙,不但清简廉洁,还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他体察民情,爱护百姓,一如既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