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诗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中国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诗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刘幼君
诗是最古老的 , 也是最具文学特征的文学样式 , 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文学史的主流 。它是一种有韵律的 , 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根据《礼记.乐记》记载: “诗 , 言其志也;歌 , 咏其声也;舞 , 动其容也 , 三者本于心 , 然后乐器从之 。所以早期 , 诗歌与乐舞是一体的 , 诗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 ,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 , 诗、歌、乐、舞各自发展 , 独立成体 。诗与歌以入乐与否为区别 , 入乐为歌 , 不入乐为诗 。诗从歌中分化出来成为语言艺术 , 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诗经》就是入乐歌唱的 , 严格说它是歌 。因为如此才被称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标志 。
一、诗歌起源于上古社会的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和原始宗教
起源于劳动生产 。人们在原始的生产劳动中 , 无论是狩猎 , 抵抗外族侵略 , 改造生存环境 , 防御自然灾害等等 , 都需要多人合作来进行 , 为了更好的完成或达到上述活动的目的 , 必须步调一致、言行配合 , 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号子″或“劳动调子” 。这种劳动号子、调子往往就是一种简单的吼叫 , 单音调 。随着人类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 逐步演变为多音节、有停顿、有节奏、有明确意思 , 有丰富情感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例如石匠打大锤时哼唱的大锤调 , 石工号子;江河上的纤夫在拉船时的船工号子;还有修房造屋时哼唱的打夯歌(调子)等等 。这些劳动号子和劳动调子调整了劳动节奏 , 增添了劳动情趣 , 缓解了疲劳 , 振奋了精神 。
起源于两性相恋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男女两性从相识、相恋 , 到相爱、相守 ,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纠葛 , 如嫉妒、吃醋和猜疑 , 如初恋、热恋、失恋和思念等等 。在人类语言不丰富时 , 只有以简单的呼叫、呼喊来表示爱意或追求 。例如”漂亮”、”美丽”、”好看”、”好棒”、”想你”、”啊呀”、”啊……” 。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 , 两性相恋的表示渐渐丰富起来 , 例如青年男女互赠私物以示爱情的情景 。
《国风》中的”卫风·木瓜”
原文 译文
投我以木瓜 (你送我一只木瓜)
报之以琼瑶 (我赠你一块玉佩)
匪报也 (这不是简单的报答呀)
永远为好耶 (这是为了永远的相爱呀)
起源于祭祀 。原始社会科学不发达 , 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解释 , 如风雨雷电、生老病死 。为表示敬畏、顺从之意 , 表达期盼与祈求 , 例如对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获得丰收的表示 。这些祭祀的语言 , 最初也只是简单的吼叫 , 单音节 , 也是随着人类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 , 才表现为多音节、有节奏、有停顿、有感情的语言 。
二、诗歌的发展
1 , 古体诗 。最早的诗歌是先秦时代的原始诗歌 , 也称原始歌谣 。那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 , 没有文字 。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口头创作的形式来表达 。原始诗歌(各种号子、调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 诗歌题材涉及劳动生活的描绘 , 爱情生活的歌颂和自然生活的期盼 。但毕竟没有文字记载 , 绝大部分没有留存下来 。后来经过收集、整理 , 就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 再后来又有了《楚辞》 , 汉朝的《乐府诗》 。
《楚辞》是战国时期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屈原创作的 , 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楚辞》的本义是指楚地(今两湖一带)的言辞 , 除屈原外 , 楚辞还收录了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的作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