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前言】
国际政治舞台上 , 一场令人意外的“变脸”大戏正在上演 , 主角是谁?不是别人 , 正是中国的老朋友——德国 。
就在德国总理朔尔茨刚刚结束访华之旅 , 双方还在为合作共赢握手言欢之际 , 德国政府突然宣布要将华为和中兴的5G设备踢出局 。
这一决定犹如一记重拳 , 直接打在了中德关系的脸上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德国如此“翻脸不认人”?中方又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卦”?
更重要的是 , 德国这步棋走对了吗 , 还是正在为自己酿造一杯苦酒?
【冰冷的政治算计】
德国政府这次可真是玩了一手“大变脸” , 前脚还在和中国谈笑风生 , 后脚就对华为和中兴的5G设备喊打喊杀 。
德国联邦内政部打出的旗号是“潜在安全风险” , 听起来冠冕堂皇 , 实则是冰冷的政治算计 , 要说安全风险 , 德国政府可是连一丝证据都拿不出来 。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某个大国常挂在嘴边的“国家安全”帽子 , 看来德国这次是学了个十足十 , 那么 , 德国为何会突然改弦更张?答案其实不难猜 。
一边是美国的软硬兼施 , 另一边是欧盟内部的压力 , 德国就像是夹在中间的夹心饼干 , 左右为难 。
再加上不久前的北约峰会上 ,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情绪高涨 , 德国这个欧洲“老大哥”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 可以说 , 德国这次是在国际政治的漩涡中选择了站队 。
但是 , 德国政府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种短视的决定 , 真的符合德国的长远利益吗?要知道 , 华为的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 。
德国自己的运营商们可是清楚得很 , 华为的设备不仅技术先进 , 性价比还高 , 现在突然要换掉这些设备 , 德国的5G建设进度肯定会受到影响 , 运营成本也会大幅上升 。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老话:为了一时之快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德国这次的决定 , 会不会就是这样一个自伤的举动呢?
【德国自断手脚的代价】
德国这次可真是玩了一把“高风险”的游戏 , 踢出华为和中兴的5G设备 , 听起来挺威风 , 但细想下来 , 这账可不好算 。
先看看数据吧 , 据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的统计 , 华为设备在德国移动网络中的占比高达65% , 这是什么概念?简单说 , 就是德国的5G网络有三分之二都靠华为撑着 。
现在说要换 , 那可不是换个灯泡那么简单 , 再看看替换成本 , 德国电信供应商们可是直呼受不了 , 据估算 , 要全面替换华为设备 , 德国可能要掏空30亿欧元 。
这可不是小数目 , 足够德国政府请全国人民吃顿大餐了 , 问题是 , 这笔钱谁来出?德国政府财政本来就紧巴巴的 , 最后还不是要从老百姓口袋里掏 。
更要命的是 , 这一换不要紧 , 德国5G网络建设的进度可就要大幅落后了 , 原本德国在5G领域还算是欧洲的领头羊 , 这下可好 , 自己把自己的腿给锯了 。
其他国家在5G的快车道上狂奔 , 德国却要停下来换轮胎 , 这赛道上的位置怕是要往后挪不少 , 德国电信供应商们现在可是愁眉苦脸 。
一边是政府的“政治正确” , 一边是实打实的经济账 , 他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 有的供应商甚至放话说 , 如果真要全面替换 , 那成本可就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 。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因噎废食” , 为了防范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风险 , 却放弃了明摆着的好处 , 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德国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 , 在科技发展的快车道上 , 落后就要挨打 , 就在德国忙着“自断手脚”的时候 , 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可是一刻不停地向前冲 。
特别是在6G技术上 , 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进展 , 这可不是吹牛 , 而是实打实的成果 。
【从5G到6G的领跑者】
说到这儿 , 咱们不得不聊聊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神速”发展 , 就在德国还在为是否要用华为的5G设备纠结的时候 , 中国已经在6G的赛道上狂奔了 。
且听我细细道来 , 就在前几天 , 中国科学家们传来一个重磅消息:他们成功搭建了全球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 , 这是什么概念?
【德国解除与华为设备合作,中方便宣布好消息】
简单说 , 就是中国在6G领域已经领先全球一大步了 , 要知道 , 5G时代中国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了 , 华为的5G技术可是让不少国家都眼红得很 。
现在好了 , 中国直接跳到6G去了 , 这可真是让某些国家有点措手不及 , 有人可能会问 , 6G有啥了不起的?但是6G可不是5G的简单升级版 。
它的传输速度比5G快100倍 , 延迟更低 , 还能支持更多设备同时连接 , 简单说 , 就是比5G强大得多的通信技术 。
中国在6G领域的突破 , 可不仅仅是为了显摆 ,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 , 中国很可能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
而那些现在还在纠结是否要用中国5G设备的国家 , 到时候可能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中国的背影了 。
说到这儿 , 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例子 , 美国前段时间不是也搞过一出“禁用中国产品”的戏码吗?禁的是大疆的无人机 , 结果呢?
美国自己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用得不亦乐乎 , 最后美国国会还准备推翻这个禁令 ,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德国现在的做法 , 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在重复美国的老路 , 要排挤中国企业 , 可问题是 , 人家的技术就是领先啊 , 即使不用 , 难道还能凭空变出个更好的来?
更何况 ,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 , 谁能保证自己永远领先 , 合作共赢不好吗?非要搞这种“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 , 最后可能两头都不讨好 。
说实在的 , 德国这次的决定 , 看起来更像是一时头脑发热 , 且不说现在放弃华为的5G设备要付出多大代价 。
就说以后在6G时代 , 德国打算怎么办 , 难道到时候再来个:“急刹车” , 重新和中国合作?不过 , 话说回来 , 德国政府这么做 , 肯定是有他们的考量 。
只是 , 这个决定会给德国带来什么后果 , 恐怕他们自己也没想清楚 , 而且 , 别忘了还有一个重要角色——中国 , 面对德国的这一“变卦” , 中国会如何反应呢?
【反制措施箭在弦上】
德国这一脚踢出去 , 中国这边可不会坐视不理 , 要知道 , 在国际舞台上 , 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反作用力 , 德国这么一搞 , 中国的反应可就有意思了 。
中国外交部和驻德大使馆的态度可是相当强硬 , 他们对德国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 这话听起来可不是在开玩笑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是警告说 , 德国此举将“严重损害”中德经贸关系 , 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后背发凉啊 , 要知道 , 中国可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
2022年 , 中德贸易额高达2979亿欧元 , 这么大的蛋糕 , 德国真的舍得放弃吗?别忘了德国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吃得正香的企业们 , 大众、宝马、西门子 , 哪个不是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中国真的要采取反制措施 , 这些企业可就要倒大霉了 , 说到反制措施 , 中国可是有的是招数 , 比如说 , 限制德国汽车进口 , 或者减少采购德国的工业产品 。
德国那些引以为傲的“工业4.0”产品 , 在中国市场上可是相当受欢迎 , 如果中国真的下定决心要反制 , 德国恐怕会损失惨重 , 有专家分析说 , 中国的反制措施很可能会“精准打击” 。
就是说 , 不会大范围影响两国关系 , 但会让德国政府和那些支持这一决定的企业感到疼痛 , 这招可真是高啊 , 既不伤及无辜 , 又能让对方长记性 。
不过中国也不是那种喜欢“以牙还牙”的国家 , 中国外交部强调 , 希望德方摒弃意识形态偏见 , 为中德企业创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
这话听起来 , 既是警告 , 也是在给德国留后路 , 说到底 , 中德两国的经济联系可是千丝万缕 , 德国这么一搞 , 搞不好最后伤的是自己 。
就像那句俗话说的好“墙倒众人推” , 德国现在的处境 , 可不就像是自己先把墙弄歪了吗?其实啊 , 大家都是聪明人 , 做生意嘛 , 不就是为了双赢吗?
非要搞这种你输我赢的游戏 , 最后可能两头都不讨好 , 希望德国政府能够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 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 。
【结语】
回顾德国这次的决定 , 不得不说是有点短视 , 为了所谓的“安全考量” , 牺牲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技术进步 ,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 特别是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 , 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 德国此举 , 不仅可能损害自身利益 , 也为中德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
不过还是要保持乐观 , 毕竟 , 中德两国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 , 相信通过理性对话和务实合作 , 两国终能找到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 。
参考资料:鲁中晨报 2024-07-12 《中国成功搭建!“6G关键技术迎来新突破”》
多彩贵州网 2024-07-12《德国宣布移除华为等5G设备 , 中方发声!》
推荐阅读
- 小米手表 S4:科技与健康的完美结合
- OPPO Reno13与vivo S20:发布时间被确认,参数也已清晰!
- vivo S20遭遇OPPO Reno 13:续航与设计双拼,谁将脱颖而出?
- 小米SU7 Ultra惹众怒,一场关于速度与安全的争论
- 全网都在抢!参与HarmonyOS NEXT公测可免费领取多重会员
- 旗舰对决:小米15与OPPO Find X8全面对比分析
- PS5 Pro包装惹争议:无光驱设计引发玩家不满与担忧?
- iPhone 16被禁售:苹果提议1000万美元解除禁令
- 脑机接口:科技之光与潜在阴影
- 人工智能半导体市场:正在崛起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