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骨灰 。成都医学院供图
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骨灰 。成都医学院供图
中新网成都3月26日电 (采访人员 贺劭清)鞠躬、献花、致辞、行礼……26日 , 一场庄严的仪式在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举行 , 18位遗体捐献者的骨灰被安放在这里 。捐献者家属 , 遗体接收单位成都医学院的师生、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和纪念园的工作人员神情肃穆 , 向捐献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
医学生致敬“无语老师” 。成都医学院供图
据了解 , 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长松寺公墓 , 为了向无偿捐献器官和遗体的爱心人士表达敬意而建立 。这是该园开园以来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骨灰 , 其中15位捐献者遗体 , 是成都医学院在用于教学科研后 , 由学校火化并送往此处 。
纪念仪式开始前 , 家属们已经早早来到现场 , 手捧鲜花、眼含热泪 , 来送自己的亲人最后一程 。哀乐响起 , 礼仪队踏着整齐的步伐 , 将手捧骨灰盒的家属带到骨灰安放区域 。家属、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 为捐献者们鞠躬行礼、敬献鲜花 。
【龙泉山长松寺公墓 长松寺公墓】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骨灰 。成都医学院供图
26岁的傅绍一和父亲赶来纪念园 , 送别自己的爷爷傅尚武 。他说 , 爷爷是83岁去世的 , 生前主动要求捐献遗体 。“爷爷说 , 把身体交给医学院 , 培养出好的医生 , 子孙后代就能活得更好更久 。”
曾素芳老人和老伴儿提着水果 , 来送别自己的儿子 。她说 , 儿子生前是好人 , 去世也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做好人 , 就做到底!我和老伴儿 , 未来也会捐献遗体 , 和儿子葬在一起 , 一家人在这个纪念园里团聚 。”
捐献者家属缅怀逝者 。成都医学院供图
成都医学院2020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杨茜芸同学 , 作为志愿者来到现场 。她说 , 自己主动报名来参加此次纪念活动 , 就是想向“无语老师”们表达自己的感激 。他们不是用语言 , 而是用自己的身躯担当了医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位导师” , 值得全社会的尊敬和纪念 。
早在十余年前 , 成都医学院便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捐献遗体的接收工作 。在各方努力下 , 遗体和器官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 捐献自愿者越来越多 , 有90多岁的老人、有出生4天的婴儿 , 有将军、教师、医生、公务员、个体工商业者……
四川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首次安放遗体捐献者骨灰 。成都医学院供图
“学校师生感动于遗体捐献者和家属的大爱和奉献 , 投入专项资金 , 在教学场所的解剖楼设立无字纪念碑 , 建设了馨香园、感念堂和人体生命科学馆等场馆 , 用以纪念遗体捐献者;更重要的是用作教育基地——通过清明节‘致敬无语老师’、新生入学教育、解剖课致敬等活动 ,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 培养医者仁爱精神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朱德超介绍 , 遗体捐献善举 , 有力支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 可医学教育利用后的遗体处置 , 成了学校“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