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会用如此简陋的祭品供奉朱元璋?

关于崇祯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奇妙奇闻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崇祯为什么会用如此简陋的祭品供奉朱元璋?】祭拜当天的情景总体来说就是气氛很肃穆,格调很高,大殿依然华美,但祭器粗朴,木质的碗啊壶啊酒杯什么的,没什么象样的器皿,祭品也很简陋,肉几片,汤也是冬瓜汤,至于祭祀所必须的三牲,即牛羊肉这些,那都是臭的 。
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 。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冬瓜汤一瓯而已……祀毕,牛羊已腐臭不堪闻矣 。
此事虽然不是正史所载,但作者张岱乃是那个时代的人,而且张岱出身仕宦之家,久居杭州,他本人喜欢游历天下,加上素养很高,所以交游广阔,与当时的名卿贵族,朝廷官员来往得相当密切 。
当时崇祯派出朝中的太常寺卿去南宁主持祭祀仪式,而张岱因跟太常寺卿朱兆宣有不错的友谊关系,所以得以跟随而去 。他也得以有机会见识到这场史上最寒酸的皇家祭祀活动,并将其记录在《陶庵梦忆》中 。
壬午七月,朱兆宣薄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 。
而且这人也不是清朝的腿子,明朝灭亡后,张岱立志做明朝的臣民,不与清廷合作,著书良多,以寄托故国哀思,所以他也应该也不必去添油加醋,所以此事还是有着一定真实性的 。
至于崇祯为何这么做,其实我们结合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很好得出结论 。

崇祯十五年事什么时候?明朝是崇祯十七年灭亡的,也就是说,两年后,明朝就亡了 。而当时正是明朝刚刚输掉了与满清之间的大决战松锦之战,国家可谓是一片哀嚎 。再加上陕西民乱又起,李自成羽翼已成,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出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堂内外,一片低迷 。朝中大臣在这个时期的表现非常不积极,没有谁想去帮助国家度过难关,面对崇祯的询问也只是敷衍了事,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担忧 。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一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满朝文武都已丧失信心,对大明的前途产生了深深的绝望,大明能不能活着都是个问题,帝国已老,行将就木,会有多少人随着它崩溃?许多大事都堆积在一块,相较而言,中元节在南京祭祀这样的事情,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形势不容乐观,毁灭或许转眼即至,祭祀先祖怎么做得到隆重相待?
尽管此时的崇祯仍然高高在上,但是朝堂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生气,眼看着国家就要葬送在自己手中,崇祯心里的滋味可以说是非常“不爽”,整个身心都被救国一事所占据,对其他事务并不是特别关心 。所以当祭祀活动的方案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也没功夫去管 。
而且这事儿本来就是礼部的工作,如果是平时,崇祯或许会上心关注一下,但是当时他显然没心情 。
当然了,毕竟是祭祖,就算没有皇帝关注,礼部也不该懈怠啊 。
总的来说,其实算不上懈怠,因为具体的流程,和祭祀的大致规格还是没变的 。按照张岱《陶庵梦忆》描述,该拜了的拜了,该作揖的也都作了,只是祭品太过寒酸 。
这是无奈之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明朝已经算得上是油尽灯枯,有点钱都拿去打仗了,真的没有富余了 。
众所周知,想要举办大型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当时的明朝显然已经是山穷水尽 。先是国家爆发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小冰河时期带来常年大旱,引发了蝗灾、鼠疫等一系列大规模的灾害,而且这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从万历后期开始,几乎是连年不断 。
推荐阅读
- 司马炎为什么会选一个傻子当皇帝?
- 苏麻喇姑死后为什么会以嫔级待遇厚葬 ?
- 刘邦被追杀为什么要抛弃儿女?换个角度看不见得是件坏事!
- 乾隆殿试选状元,为什么弃笔的那个人被乾隆看中了?
- 一般人家里为什么不养康乃馨,一般人家里乱吗
- 绶草为什么会成为濒危植物,绶草为什么会成为濒危植物
- 为什么有的山竹在树上有的在土里,山竹为什么卖那么贵
- 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红
- 红树林不红为什么要叫红树林,红树林不红为什么要叫红树林
- 花期为什么不能用磷酸二氢钾,花期为什么不能用乳油类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