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顺丰干上了

京东和顺丰干上了

文章图片

京东和顺丰干上了

文章图片

京东和顺丰干上了

文章图片

京东和顺丰干上了

文章图片



京东加速布局末端物流

京东和老对手顺丰 , 又站在了同一个擂台上 。 前脚顺丰系的丰巢快递柜成功在港交所敲钟 , 后脚京东也在加速推进末端物流的布局 。
有消息显示 , 近日 , 武汉等地区已有带京东标识的“京小柜”快递柜 , 正式投入使用 。
这意味着 , 京东继2017年自提柜向社会快递员全面开发后 , 将重新在快递柜领域 , 与丰巢展开直接竞争 。
天眼查信息显示 , 京东在2023年便已申请快递柜相关专利 , 专利名称为“一种快递柜、智能传送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公开号为CN119068602A 。

图源:天眼查
由此可见 , 京东对于布局快递柜其实早有筹谋 。
既然如此 , 京东为什么要布局快递柜?布局快递柜有什么好处?
首先 ,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解决快递末端配送的难题 。
众所周知 , “最后一公里”配送长期困扰着快递公司与电商平台 。
尽管送货上门服务能够增强快递服务商与电商平台的用户吸引力 , 但在当前运力增速远落后于消费者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 , 送货上门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日益加剧 。
有公开数据显示 , 从2010年到2023年 , 我国快递包裹量激增近50倍 , 但快递员数量增长却不足10倍 。 同时有数据显示 , 2021年至2023年期间 , 上门收件与送件的成本普遍占据了单票快递总成本的60%以上 。
就这两组数据来看 , 快递运力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 并且上门收件与送件的成本居高不下 , 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行业痛点 。
而智能快递柜能够提升配送效率 , 减少快递员的等待时间 , 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灵活的取件方式 , 显然是解决快递末端配送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 。
再者 , 京东自营商品大多采用自家物流配送 , 前置仓发货模式使得商品能够快速到达购买者的区域 , 但在最后100米的配送上 , 还是依靠快递员送达 。 如果快递员送货上门 , 配送效率无法保证;放在快递网点 , 安全性可能无法保证 。

图源:双壹咨询
一旦遇到诸如大件、重件配送、无电梯高楼配送或物业阻拦等实际情况 , 这些场景往往只能依赖快递小哥进行人工处理 , 不仅缺乏灵活性 , 还极其耗费人力资源 。
相比之下 , 智能快递柜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取件方式 。 用户不需要担心快递被乱扔乱放、收发出错甚至丢失 , 同时用户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取件 , 末端配送效率也因此得到优化 。
这样看来 , 京东布局快递柜确实是基于实际效益的深思熟虑之举 。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 , 快递柜市场广阔 , 也是带动京东布局这一领域的重要因素 。
公开信息显示 , 2010年 , 中国邮政铺设了国内第一个快递柜 。 2014年全国智能快递柜组数为1.5万组 , 2015年增长到6万组 , 2019年达到40多万组 , 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93% 。
目前 , 顺丰、菜鸟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快递柜业务 , 京东如果不跟上布局快递柜的时机 , 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 。
于京东而言 , 将布局快递柜作为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一环 , 显然尤为重要 。

丰巢、菜鸟、京东 , 你追我赶
在快递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赛道上 , 丰巢与菜鸟这两大玩家 , 一直有着不小的摩擦和较量 。
2017年6月 , 菜鸟网络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 , 指出顺丰暂停了其物流数据接口 , 导致消费者无法从菜鸟平台查询到存放在丰巢的快递信息 。
随后 , 顺丰官方微博回应 , 称“菜鸟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 , 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 , 此类信息隶属于客户 , 丰巢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 , 拒绝这一不合理要求” 。
一时间 , 双方剑拔弩张 , 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
在大家以为丰巢和菜鸟会将这场大战进行到底的时候 , 剧情却在今年发生了转折:菜鸟撤回了上市申请 , 而丰巢则成功登陆港股 , 二者由此踏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 原因在于 , 菜鸟的发展策略已不再是单纯追求自身最大化 , 而是更加注重与淘天、阿里国际等内部兄弟部门的协同合作与共同扩张 , 谋求的是整体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 而非局限于单一业态的繁荣 。
相比之下 , 丰巢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 它选择紧握快递柜这一细分领域的机遇 , 专注于该业态的发展 。
如今 , 随着京东的强势介入 , 快递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战场愈发硝烟弥漫 , 竞争态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潮阶段 , 整个市场弥漫着紧张而激烈的氛围 。
这个时候 , 丰巢、菜鸟、京东若想在这一领域取得成绩 , 需要比拼的无非就是耐力和韧性 。
毕竟 , 自今年3月1日起 ,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 提出“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 , 如果情节严重 , 将处以1万~3万元罚款” 。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 , 即便丰巢、菜鸟、京东等玩家正你追我赶地竞争 , 也不得不谨慎行事 , 将稳定发展视为他们更为优先重视的战略目标 。

布局快递柜并非一片坦途
话说回来 , 虽然丰巢、菜鸟、京东等玩家纷纷涉足快递柜市场 ,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门生意是好做的 。
有媒体透露 , 近一年来 , 北京、杭州、深圳、佛山、海口等多个城市的众多小区纷纷发出快递柜撤场通知 , 其中不乏丰巢、速递易等知名品牌 。
【京东和顺丰干上了】
北京某小区物业发布快递柜撤柜声明
而这些品牌撤柜最本质的原因 , 无非就是因为不赚钱 。
要知道 , 智能快递柜的成本结构复杂且高昂 , 包括柜体成本、场地租赁费、日常运营成本、定期维护费用以及设备折旧损耗等多方面开支 。

图源:双壹咨询
其中 , 场地租赁费用尤为突出 , 其定价权多掌握在第三方手中 , 快递柜企业对此的议价空间有限 , 从而推高了整体运营成本 。
以一组包含44个小格、24个中格及6个大格的快递柜作为示例 , 即便对每个大格、中格、小格分别向快递公司收取0.4元、0.3元、0.25元的费用 , 并辅以波动性的寄件收入和广告收入 , 其年收入大致维持在1万元左右 。
然而 , 与此同时 , 每月需承担的场地租金高达五六百元 , 加之人工维护费用约200元 , 所以不管怎么计算年度总支出都接近万元水平 。
更为不利的是 ,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 , 设备折旧与维护成本还将持续攀升 , 进一步加剧了成本负担 。
根据安信证券对单套快递柜的成本与收入模型进行估算的结果显示 , 单套快递柜的年成本大约为16788元 。 在纳入“消费者支付超时费”的情境下 , 单套快递柜的年收入可达17800元 , 从而实现了6%的毛利率 , 即毛利润为1012元 。
在上述两种情形下 , 若快递柜的使用率不能达到90%以上 , 那么亏损将不可避免 。
此前 , “中国快递柜第一股”丰巢同样深受这一问题的困扰 。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自2016年全面扩张以来 , 丰巢持续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状态 , 从2016年至2020年间 , 丰巢连续多年录得亏损 , 累计亏损金额已超过20亿元 。
可以看到 , 快递柜市场的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 它并非一片坦途、既充满诱人的机遇 , 又时刻伴随着严峻的挑战 。
未来依旧迷茫 , 丰巢、菜鸟、京东 , 恐怕接下来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
作者 | 李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