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心语800字作文

秋 , 悄悄捎走一尾芦荻 , 宁静的沼泽平添上一抹淡白 , 这是秋的气息 。 语云:“蓼屿荻花洲 , 掩映竹篱茅舍” , 如画的江山、诗意的人生便在这一根小小的芦荻上得以着笔、挥毫泼墨 。
诗人笔下的秋是神秘的 , 它时而薄情 , 又时而妩媚多情;时而萧瑟 , 又时而豪情万丈 。 宋玉的《九辩》可以算是悲秋的鼻祖 , “悲哉 , 秋之为气也!”他笔下的秋 , 道尽了世间的纷纷扰扰 ,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宋玉为何而悲秋 , 可能是因他献身楚国大业 , 伟业未成而无奈发出的一声慨叹 , 亦可能是秋自身的悲凉深深触动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 。
然而 , 无论哪一种 , 我们都该庆幸宋玉的存在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深知身在情长在 , 怅望江头江水声”李白、郑思肖、李商隐循着宋玉的悲秋之调 , 在秋风中唱出了多少举子、离人的心声?这是秋最初的模样 , 因为稚嫩所以无知 , 因为无知所以薄情 , 因为薄情所以苍凉 。
不过 , 秋总是要成长的 , 在刘禹锡吼出那声“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时 , 就注定秋即将开启属于自己的不凡之路 。 这是属于秋的盛世 , 亦是属于诗的变革 , 最先跟上脚步的是杜牧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寄给判官韩绰的秋诗开始变得富有生气 , 尤其最后那句“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 原来肃杀的秋诗 , 也可以变得如此风趣幽默 , 想必韩绰看到此诗也有点哭笑不得吧!
到了北宋 , 就更妙了“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 。 棠梨叶落胭脂色 , 荞麦花开白雪香 。 ”王禹偁寥寥数笔 , 便将秋刻画得如此风姿绰约、妩媚动人 。 你能相信这亦是一首秋诗?至于辛弃疾 , 就更不必多说了 , 一句“楚天千里清秋 , 水随天去秋无际”就已经够茫远、无边了 , 你还敢说秋是那当初稚嫩而又薄情的秋吗?
【秋声心语800字作文】循着秋的脚步 , 回顾秋的成长历程 , 或许 , 我终究无法洞悉它早已日渐远去的芳华;更无法见证未来人们的笔下 , 它又会变得如何摇曳生姿、凄婉动人 。 但这又何妨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