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五千年中华文化, “善”的地位不可忽视 。 早在儒家思想中, 孔子提及的仁、德皆为善 。 古又有“人之初, 性本善”之说, 可见善念人皆有之 。 这之后是否从善, 乃后天发展, 非先天之所导也 。
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 ”倘若人心向善, 其言行必处处令人发觉其内心的善念, 每一个动作, 甚至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声音, 都会令人铭记于心, 感激于怀 。 行善的人所关注的并非是他的善举会给本人带来多大益处, 而是能否解决对方的燃眉之急 。 他不会只局限于小我, 而是心怀大众, 置个人得失于不顾, 心系社会 。 阿根廷著名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阳·温森多在赢得了一场锦标赛准备带着支票回俱乐部时, 一名年轻女子冲上来, 并谎称其子因无钱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可能不久于人世 。 温森多把奖金塞给那名女子并祝她好运 。 可当他知道自己受骗时, 他并没有抱怨后悔, 而是面带微笑地说:“根本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要死了?这是我一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 ”温森多心存善念, 他的善举值得我们深思 。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 ”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所在 。 君子心胸坦荡, 明知善恶, 会尽自己一切努力成全每一桩美事;而小人只会任凭邪念滋生, 任其肆意损人利己 。 人之美恶是相对而言的, 对一方面是美, 而对另一方面就可能是恶 。 双方角度不同, 利益不同, 对美和恶的标准也就不同 。 只有站在公正、仁德的角度上, 才能确定“美”与“恶”的标准, 才能真正做到“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 当然,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 要真王做到, 还必须有君子之德、人心之善 。
孔子还说:“三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为政如此, 待人处世亦是如此 。 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自己不想做的不强加于他人身上, 此乃善之最高境界 。 因此我们要做到处处为他人着想, 理清对错, 明白是非 。 体谅他人是一种坦荡, 可以无私无畏, 无拘无束, 无尘无染;体谅他人是一种豁达, 是宽广和宽容的叠加、延续和升华 。 宽以待人, 是善的最高法则 。
【从孔子的善言谈起 高一作文】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 仍对当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善亦为仁、德, 行善亦可使之升华, 令其延续, 何乐而不为?
推荐阅读
- 格言给我的启示800字作文
- 成就美好的回忆不能多高一作文
- 有关读书心得的高一作文
- 致母亲的一封信 高一作文
- 我的围棋比赛300字作文
- 妈妈的手高一作文
- 去除羽绒服污渍的小技巧
- 我们班的合照500字作文
- 有趣的游戏800字作文
- 那件T恤高一优秀作文